居家量血压,80%的人错在这8处!护士教你避坑
在日常生活中,血压是反映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高血压患者以及关注自身健康的人群来说,居家测量血压是日常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然而,许多人在居家量血压时,常常因一些错误操作,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进而影响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判断,甚至干扰治疗方案的调整。下面,就由护士来为你揭秘居家量血压时常见的8个错误操作,以及正确的测量方法。
1、测量前未休息
错误原因:测量血压前应充分休息,避免身体紧张或应激状态。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匆忙赶路后立即测量可能导致血压偏高,无法准确反映真实水平。
正确做法:测量血压前30分钟应避免剧烈活动、吸烟、饮酒、咖啡或浓茶。安静休息5~10分钟,坐在舒适椅子上放松身心,避免交谈,确保准确测量血压。
2、姿势不正确
错误原因:不正确的测量姿势会影响血液的流动和血管的压力分布。比如:测量时手臂悬空,会使肌肉紧张,影响血压测量;跷二郎腿会阻碍下肢血液循环,导致血压测量不准确。另外,身体倾斜、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也会干扰血压测量结果。
正确做法:测量血压时,应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坐下,背部贴椅、双脚平放,将测量的手臂放在桌子上,使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高度,在肘窝上2~3厘米偏内侧,可以感觉到一根跳动的血管——肱动脉,将袖带充气囊的中心位置放到肱动脉上,袖带的下缘位于肘窝上方2~3厘米处,松紧以能插入1~2根手指为宜。
3、未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错误原因:市场上血压计种类多,如水银和电子血压计。选择不合格或未校准的血压计,或使用不适合自己的类型,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例如,手腕式血压计对某些老年人或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不准确。
正确做法:选择国际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因其操作简单且准确。每年至少校准一次血压计,若出现故障如显示屏模糊或数值异常,应维修或更换。初学者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
4、袖带使用不当
错误原因:袖带尺寸和佩戴方式显著影响血压测量。过窄袖带导致血压读数偏高,过宽则偏低。袖带佩戴过松或过紧都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测量不准确。
正确做法:选择袖带时,需考虑手臂粗细,成人袖带气囊尺寸通常为22~26厘米长,12厘米宽。臂围>32cm者应使用大号袖带。佩戴时,确保气囊中心与肱动脉平齐,袖带平整无褶。
5、连续多次测量
错误原因:有些人在测量血压时,一次测量结果不满意就马上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测量,且测量间隔时间过短。这样会使手臂受到连续的压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血压测量结果。而且,连续测量可能会给测量者带来心理压力,进一步影响血压的稳定性。
正确做法:重复测量时,首次测量后需放尽袖带气体,让手臂休息1~2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测量。通常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血压值,若两次结果差异>10 mmHg,需测第三次,取三次平均值。首次测量建议左右臂各测一次,后续以较高一侧为准。
6、测量时间不规律
错误原因:血压在一天中波动,通常早晚较高,午后较低。不规律测量无法准确反映血压变化,也不利于医生调整治疗。
正确做法:尽量固定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测量血压,如每天晨起排尿后、服药前,晚睡前。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血压的变化趋势,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7、测量环境不佳
错误原因:环境因素如噪音、极端温度会影响血压测量。嘈杂可能导致烦躁,寒冷可能引起血管收缩,这些都会使血压读数不准确。
正确做法:选择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的环境进行血压测量。房间温度宜保持在22~26℃,避免在通风口或空调出风口测量。关闭可能产生噪音的设备,确保测量环境安静。
8、忽视测量结果记录
错误原因:很多人测量完血压后,不记录测量结果,或者记录不完整、不准确。这样当需要向医生咨询或调整治疗方案时,无法提供准确的血压数据,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正确做法:测量血压后,记录日期、时间、血压值(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等。若测量时有不适或异常,也需记录。可使用血压记录手册或手机备忘录、健康管理APP记录,便于查看和分析。
正确测量血压是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只有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避免常见的错误,才能获得准确的血压数据。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居家量血压的这些细节,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如果对血压测量还有任何疑问,不妨咨询专业的医护人员,获取更准确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