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皮肤的“敏感反应”
皮肤病有4000-5000种,其中湿疹患病人数众多。很多人会将湿疹看成皮肤的“敏感反应”之一,其实其与免疫调节、皮肤屏障功能、环境因素及遗传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一旦患上湿疹,患者就会出现瘙痒,皮损等多种症状。基于此,本文以湿疹:皮肤的“敏感反应”为题展开科普,旨在深入浅出地解析湿疹的本质,让患者可以对湿疹及其预防、治疗有更深的了解。
一、湿疹的特征与分类
湿疹,在医学方面又被称为特应性皮炎,其属于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一旦患上湿疹,患者则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如皮肤剧烈瘙痒、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皮肤可能会出现糜烂、液体渗出等问题,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最让人头疼的是,湿疹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有些病人病情时轻时重,可会持续数月或数年。一般而言,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年龄、临床表现等的不同,可将湿疹分为多种类型,如婴儿期特应性皮炎、儿童期湿疹、成人湿疹,如手部湿疹、面部湿疹等,以及特殊类型的湿疹,如钱币状湿疹、接触性湿疹等。
二、湿疹的发病机制
湿疹的种类众多,且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一般而言,结合临床经验,人们普遍认为湿疹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其一,患者的皮肤屏障问题。当患者皮肤存在屏障功能障碍时,其皮肤角质层往往变得很薄,皮脂分泌也会减少,同时患者表皮水分丢失情况与正常皮肤相比也会增加。这种屏障功能的缺陷会使患者对外界的刺激物更为敏感,各种微生物及化学物质也更易于穿透患者的皮肤,进而引起炎症,出现人们所谓的“敏感反应”。其二,环境问题。当患者生存的环境中存在较多细菌,如马拉色菌等微生物或湿度变化较大时,也可能引起湿疹或加重患者的湿疹症状。另外,当环境中出现动物毛发、花粉时,对其过敏的人群也可能会患上湿疹。其三,除上述外界因素外,免疫异常也会诱发出患者的“皮肤敏感反应”。研究表明,湿疹的发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密切相关。患者体内Th2细胞(辅助性T细胞的一种)过度活化,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分泌变多,免疫球蛋白E则会随之变多,当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活化时,则可能会引发患者的这种“敏感反应”。其四,遗传也是某些患者反复患上湿疹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免疫反应及神经调节等方面多个基因位点的变异与湿疹的发病风险相关。
三、湿疹的治疗策略
结合湿疹患者的病症可知,治疗湿疹的目的是控制湿疹的反复性,减轻瘙痒、皮损等症状。根据患者的湿疹类型及程度的不同,患者可从多个方面治疗湿疹。且通常可将这些治疗方式分为一般治疗、外用药物治疗、系统治疗及物理治疗等几个方面。
其中,一般治疗则是患者要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如穿着干净、透气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搔抓皮肤;降低与过敏原接触的可能等。针对婴幼儿来说,父母要注意对其进行合理喂养、保证环境舒适、不过度清洁皮肤。在外用药物治疗方面,患者可在医生的嘱托下采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外用免疫调节剂等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但副作用可能较大,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萎缩、产生色素斑点问题等。与之相比,患者可优先选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这类药膏具有一定的抗炎性,且副作用比较小。系统治疗则主要是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这类患者需除了要外涂以外,还需口服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除上述治疗外,物理治疗常常会被忽视,但采用UVB、UVA-1等照射对治疗某些类型的湿疹有很大疗效。使用时,需遵循医生嘱托,避免与药膏等发生不良反应。
四、湿疹的预防与护理
加强对湿疹的预防与护理至关重要。对此,患上湿疹的患者,需选择适合敏感肌肤的清洁产品,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碱性强的肥皂清洗皮肤。洗澡后应立即涂抹保湿霜,以锁住皮肤水分。同时,患者应了解并避免接触个人已知的过敏原,避免皮肤反复患上湿疹或加重湿疹症状。最后,为提升预防及护理成效,患者还应注重饮食保持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皮肤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