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预见”与“告别”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三周内和三周后吞咽障碍发生率可达46.3%和58.8%。生活中如果频繁出现饮水呛咳、进食进水量明显减少、进餐时间增加、进餐食物性状发生改变的情况时,需要格外警惕是否出现了吞咽障碍的问题。吞咽有效性的受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入量不足,如果吞咽的安全性受损,则可能导致误吸、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一 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预示着可能出现了吞咽障碍
(一)频繁出现饮水呛咳、进食中或后出现咳嗽或窒息;进食时出现
的气短或呼吸困难;
(二)进食进水量明显减少,或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
(三)吞咽后声音改变——嘶哑、湿性发音;
(四)食物口腔滞留、感觉食物卡在喉中;
(五)进食性状发生改变,进食时间变长。
二 EAT-10吞咽筛查量表
EAT-10吞咽筛查量表被设计成简单易用,可居家自行测试,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吞咽障碍程度。测试者按照下面每个问题上的指示进行回答。每个问题都有一个0-4的分数范围,其中0代表“没有问题”,4代表“严重问题”。根据测试者的回答,可以计算出总分。总分越高,表示吞咽障碍程度越严重。
EAT-10吞咽筛查量表 | ||||||
序号 | 项 目 | 评 分 | ||||
1 | 我的吞咽问题已经是使我体重减轻 | 0 | 1 | 2 | 3 | 4 |
2 | 我的吞咽问题影响到我在外就餐 | 0 | 1 | 2 | 3 | 4 |
3 | 吞咽液体费力 | 0 | 1 | 2 | 3 | 4 |
4 | 吞咽固体费力 | 0 | 1 | 2 | 3 | 4 |
5 | 吞咽药片(丸)费力 | 0 | 1 | 2 | 3 | 4 |
6 | 吞咽有疼痛 | 0 | 1 | 2 | 3 | 4 |
7 | 我的吞咽问题影响到我享用食物的快感 | 0 | 1 | 2 | 3 | 4 |
8 | 我吞咽时有食物卡在喉咙里 | 0 | 1 | 2 | 3 | 4 |
9 | 我吃东西会有咳嗽 | 0 | 1 | 2 | 3 | 4 |
10 | 我吞咽时感到紧张 | 0 | 1 | 2 | 3 | 4 |
如出现吞咽障碍,建议立即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精准评估及相关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三 吞咽障碍体位管理
留置胃管患者的体位,卧床者建议优先选取左、右侧卧位,减少仰卧位。由于正常成年人一天分泌的唾液量约为1000~1500ml,仰卧位会增加误吸的风险,严重者可导致吸入性肺炎。鼻饲时床头抬高至少30~45°,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面。卧床休息时,适当抬高床头,勿将床头放平。如可独立坐位,鼓励坐位鼻饲,同时做好安全措施。
经口进食者,鼓励患者坐位进食。保持头部前倾正中位,减少气道开放角度,使食物较易通过食道。
四 预防误吸发生及处理
吞咽障碍患者预防误吸发生,首要是做好体位管理,必要时备好吸引装置。鼻饲前做好气道管理,鼻饲后半小时内避免吸痰和搬动患者。
吞咽障碍患者经口进食者,注意进食一口量,即最适于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一般先以少量试之(3~4ml),然后酌情增加。进食进水速度适宜,不宜过快,注意力集中。口服片剂药物时,建议研磨后服用。胶囊药物可采用凝胶包裹吞下或去除胶囊包装研磨后服用。
根据吞咽功能评估结果,选取正确的进食方式。如发生呛咳或误吸,卧位时应立即将头偏向一侧(在颈椎无禁忌的前提下)。叩背方法:手掌五指稍屈,握成空杯状,顺序由下至上、由外向内叩击患者背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吸出口腔及气道分泌物。
进餐时发生窒息,如出现呼吸困难、欲用力咳嗽但无法咳出、嘴唇发绀、表情痛苦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需同步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力争缓解窒息症状并能尽快就医。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具体方法如下:当采取站立位或坐位时,施救者站在被救者身后,一手握拳,双臂环抱被救者,另一手掌压在拳头上,抵住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快速向里向上挤压,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冲出,重复以上手法直至异物排出。
卧位时,需将被救者调整到俯卧位趴于床边,头低足高,施救者用手掌根部向“前上方”叩击被救者的背部,可重复此动作。如被救者为仰卧位时,施救者可先为被救者去枕使头部后伸,开放气道。施救者骑跨在被救者大腿外侧,掌根按压“脐上2横指”位置,另一手重叠,向“前上方”冲击腹部,观察有无异物排出。
五 吞咽障碍自我训练方法
改善口面肌群运动:用手指指腹轻轻叩击口轮匝肌(口唇周围)、手指按摩双侧脸颊部肌肉。主动练习有鼓腮和吹气两种方法。
舌肌训练:手指包裹纱布握住患者舌尖或者使用吸舌器,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运动。力度适宜,以患者耐受及舒适度为主。主动练习:舌在唇内侧外推顶住口唇不同部位及卷舌运动。
增强吞咽反射:用冰棉棒在口腔内左右脸颊侧、上颚、舌面、舌下快速刷擦5-10次,做冷刺激训练。主动练习有做吞咽动作。
增强喉上抬能力:头前伸、颏下肌伸展2~3秒,颏下加阻力,做抗阻低头动作(5~10次),发辅助音:g、k、ch。
呼吸训练: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也可利用便携式呼吸训练器(三球仪)自行练习。
吞咽障碍发生后如不予以重视及正规治疗,可能会出现误吸、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加重病情。故应尽早“预见性”判断吞咽障碍的发生,并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相关检查。根据医生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早“告别”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