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渐散,肺炎何惧: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护理探索
在儿童成长的历程中,社区获得性肺炎如同一片时常笼罩的晨雾,是常见且令家长忧心忡忡的疾病。它悄然来袭,给孩子的健康蒙上阴影,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护理与预防方法,这片 “晨雾” 终将消散。
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感染的肺炎。其病原体多样,细菌、病毒、支原体等都可能是 “罪魁祸首”。当孩子不幸感染,症状便接踵而至。发热往往是首发症状,体温迅速攀升,犹如燃起的小火苗。
咳嗽也随而来,起初可能是偶尔轻咳,之后逐渐加重,成为身体试图排出病原体的 “信号”。呼吸急促与喘息相伴,孩子呼吸时胸部起伏剧烈,每一次吸气都显得有些吃力。对于婴幼儿而言,还可能出现拒奶现象,原本对食物的渴望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烦躁不安与精神萎靡,这不仅影响他们的日常活动,长期来看,还可能对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影响生长激素分泌,阻碍骨骼正常生长。
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护理,需多管齐下。首先是发热护理。发热是肺炎常见症状,当孩子体温升高,家长要密切监测。若体温在 38.5℃以下,物理降温是不错的选择。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这里血管丰富,水分蒸发可带走热量;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同样适合擦拭,这些区域血液循环旺盛,能加速散热。同时,多给孩子喝温水至关重要,发热会导致身体水分大量流失,补充水分可促进新陈代谢,维持身体正常运转。若体温超过 38.5℃,务必遵循医嘱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因为剂量不当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咳嗽咳痰护理也不容忽视。咳嗽是身体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自我保护机制。家长可鼓励孩子多咳嗽,助力痰液排出。若孩子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将湿度保持在 50% - 60%。利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就像给呼吸道 “下了一场小雨”,能使痰液变稀薄。拍背排痰也是有效方法,让孩子侧卧或俯卧在家长腿上,家长用空心掌,从孩子背部下方向上、从外向内轻轻拍打,两侧肺部都要拍到,每次 3 - 5 分钟,每天 3 - 4 次。拍背时力度要适中,太轻无法起到作用,太重则可能伤害孩子稚嫩的身体。
呼吸道护理同样关键。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患儿至关重要。若孩子鼻腔内有分泌物,要及时清理。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湿润鼻腔,可软化分泌物,再用婴儿专用吸鼻器吸出,确保孩子呼吸顺畅。在孩子咳嗽或喘息时,调整体位能有效减轻症状,一般采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 30° - 45°,这样可使膈肌下降,增加胸腔容积,利于气体交换,缓解呼吸困难。
饮食方面,要给予孩子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患病期间,孩子消化功能可能受影响,食物应清淡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例如,煮些瘦肉粥,既有营养又容易消化;鸡蛋羹富含蛋白质,口感嫩滑,适合孩子食用。多给孩子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可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病情恢复。同时,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保证孩子摄入足够营养对抗疾病。
心理护理也不能忽视。患病期间,孩子因身体不适易情绪烦躁、哭闹不安。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给予关爱和安抚。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注意力,让孩子保持心情舒畅。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体恢复,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除了护理,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同样重要。家长要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滋生。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降低感染风险。按时给孩子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可有效预防肺炎。还要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玩耍等,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社区获得性肺炎虽给孩子健康带来挑战,但只要家长们了解相关知识,做好护理工作,积极预防,就一定能帮助孩子战胜疾病。就像晨雾终会在阳光照耀下消散,肺炎的阴霾也会在科学护理与预防的努力下远离孩子们,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