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认识便秘危害 预防马桶“杀手”

认识便秘危害 预防马桶“杀手”

徐晓炜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肛肠科
2025年01月08日 58页 2798 海报 复制链接

便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多发病,由于早期便秘的痛苦不大,群众对便秘的认识不足,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酿成大错,很多便秘患者在马桶上诱发疾病,因此便秘号称马桶“杀手”。

便秘是排便障碍性疾病,但并不是单纯指大便干燥,而是指大便不顺利的状态或排便时伴有的特殊症状。便秘不是一个病,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含义,常见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困难;排便困难合并特殊症状群,如长期用力排便,直肠胀感,肛周下坠感,便后不尽感或需手法帮助排便;7天内排便次数少许2—3次。临床上将便秘分为3类,

(1) 结肠慢传输性便秘,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无便意,排便时间延长,需服用泻剂协助排便。

(2) 出口梗阻性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不干排便费力,有梗阻感,便意不尽,肛门或下腹部疼痛,下坠感。

(3) 混合性便秘。

便秘的危害众多,最常见的是由于大便干结,排便用力过大,粪便在通过肛门时擦伤肛门皮肤造成肛裂,引起排便时肛门疼痛,出血,排便疼痛会让患者恐惧排便,从而导致便秘加重的恶性循环,还会导致痔疮,肛窦炎,肛周脓肿,粪嵌塞等肛周疾病。排便时因过度用力,会因腹压增高增加了心脑血管的负担,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可能会因腹压突然增高,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如高血压,脑血管动脉瘤破裂等。

粪便长期积存在肠道中,会引起腹部胀满,肠道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口气过重,久而久之对心理和精神产生压力,导致神经衰弱,出现心情烦躁,入睡困难,易疲劳等。大便干结,量多时,容易产生巨大的粪石,在直肠内对膀胱造成长久压迫,影响膀胱的排尿功能,造成尿潴留。

长期排便困难,腹部长期保持高压状态,可引起腹腔内的小肠等器官从腹壁薄弱处膨出,形成腹部疝。长期的排便时过度用力,直肠肌肉长时间过度,可导致肌肉疲劳,造成直肠,肛门及盆底肌肉痉挛性收缩,耻骨直肠肌肥厚,直肠黏膜套叠下移,直肠前突盆腔脏器下垂,阻碍粪便排出,严重时可导致性生活障碍。

粪便长期积聚在体内,粪便中的有害物质会随血液重新吸收入体内,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从而影响皮肤美观,加速皮肤老化,容易产生痤疮。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堆积,容易形成粪石,直肠受压,粪便中的有害物质长期与直肠黏膜接触摩擦,短期可引起直肠溃疡,出现便血,长期可引起肠道上皮的异常增生,有引起肠癌的可能。

中医认为便秘虽发生在大肠,但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饮食,情志等皆有关系。便秘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包括

(1)饮食因素:粗粮进食过少,细粮过多,粗细不协调,荤素搭配不合理。节食,饮食过少,产生大便量不足,导致肠蠕动慢或便意不足。

(2)饮水不足,肠道吸收水分过多,造成大便干结。

(3)排便无规律,缺乏主动排便意识,无便意不入厕,蹲厕所时间过长,排便时玩手机,分散排便意识。

(4)缺乏锻炼,长期卧床,久坐,活动过少。

(5)乱用泻药,造成直肠反射敏感性下降,导致不能有效产生排便反射,长期服用泻药,产生依赖性,还可以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消化能力下降造成便秘。

(6)心理情绪波动诱发排便条件反射发生障碍,产生便秘。继发性因素包括器质性病变,功能性疾病,大肠运动异常,神经系统障碍,内分泌紊乱,药物性影响等。

便秘大多由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为了避免便秘带来的危害,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1)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多吃主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按时进餐,避免过度节食,适当增加益生菌,这样才能保证大便产生的量,有利于刺激直肠排便反射产生便意.

(2)多喝水,多运动。饮水充足,避免肠道吸收水分过多,大便干结,保证每天饮水不低于2500毫升。适当活动,行走或顺时针按揉腹部,促进胃肠道蠕动。

(3)养成每天按时排便的习惯,对排便要有主动意识,有便意不要憋,按时如厕,蹲厕所要集中精力,不要玩手机,抽烟等分散注意力,每次蹲厕不要超过3分钟,避免过度用力。

(4)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对生活有积极向上的热情。

(5)避免乱用泻药,有便秘问题及时就医,不要擅自用药,不要长期用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并发症,降低药物依赖性。

(6)对于长期服用其他疾病药物的患者,要观察因服用药物产生的便秘,一旦产生便秘,及时就医,调整药物。

便秘不可怕,要多学习预防便秘的知识,对便秘有客观的认识,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的基础上大都可以避免便秘带来的危害,一旦发生严重的便秘,要及时就医,查清原因,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便秘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