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风险及应对方法
高血压作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导致近些年高血压患者的人数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这种疾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其实只要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就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差,导致血压控制效果不好。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主要介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风险及应对方法。
1 什么是服药依从性
所谓服药依从性,指的是患者服从医嘱的情况,也就是在患者寻求医生的帮助,要求治疗高血压后,其后续治疗的行为与医生的医嘱之间的近似程度。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规范服药对于控制血压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服药,避免血压值过高。
2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风险
因为没有严格遵医嘱服药,易导致血压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后续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这些疾病轻者导致患者残疾,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后,患者就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后续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且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都会随之增加。
3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
认知程度: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的越多,服药依从性越高,血压控制效果越好。而认知程度较低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对出现的高血压轻微症状不重视:暂时服药后因为血压值恢复至正常状态,就盲目以为自己的疾病痊愈了,后续自行停药;有些患者害怕长期服药会出现自己不能忍受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患病后过分焦虑,十分信任各种高血压药物的广告,而不选择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治疗方案的特征:大部分患者在控制血压时,常需要接受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所服药的降压药物至少有两种。而长期服用多种降压药物,会让患者觉得非常有负担,因为自身缺乏意志力,导致后续用药时常出现拒绝服药或漏服一种药物的情况。
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常用的降压药以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为主,这些药物都难免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对用药治疗的恐惧心理就会加剧,进而抗拒服药,导致服药依从性降低。
医患之间的沟通:医患之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医师没有清楚地为患者介绍其所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知识,患者对相关知识不了解,且不信任医师,导致服药依从性较低。
4 应对方法
开展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健康教育,为其介绍高血压的病因、临床症状、不遵医嘱用药的严重后果等知识,提升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纠正原有的错误认知,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更有信心。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是语言结合图片、播放PPT等。健康教育经济简单,且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建立伙伴式护患关系:在患者服药期间,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在用药期间的各种问题,用药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都要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给患者做出解释,避免患者出现恐惧心理,从而保证服药依从性较高。
最大限度简化治疗方案:因为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有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在于用药方案过于复杂,将用药方案进行简化,可以让患者更好地遵医嘱服药。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尽量减少药物的种类和数量,服药时间尽量贴合患者的生活规律,这样患者不会忘记服药,从而有效保证患者有较高的服药依从性。
个体化干预方案: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服药依从性原因上的差异,所以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但因为患者人数较多,而医护人员数量有限,所以可以考虑总结成工作模式,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总之,高血压虽然在现代社会十分常见,但并非不可控制,只要为患者讲明利害关系,鼓励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