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崴脚后立刻揉?小心越揉越肿的急救误区

崴脚后立刻揉?小心越揉越肿的急救误区

刘丕凤 玉林市博白县东平中心卫生院
2025年06月11日 16页 2837 海报 复制链接

生活中,崴脚是一件极为常见的事,走在路上不小心踩个空,运动时突然来个意外扭转,都可能让我们的脚踝“中招”。很多人在崴脚后,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赶紧揉一揉,觉得这样能缓解疼痛,加快恢复。可您知道吗,这种看似“理所当然”的做法,很可能会让情况变得更糟,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崴脚后的那些急救误区。

一、为什么崴脚后不能立刻揉

1.损伤原理

崴脚,在医学上被称为踝关节扭伤,大多是因为我们的脚踝在外力作用下过度扭转,导致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甚至骨骼受伤。当崴脚发生时,局部的软组织就像被“暴力拉扯”了一番,小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也开始渗出,这时候,我们的脚踝就会迅速出现肿胀、疼痛的症状。

2.揉按的危害

这个时候要是立刻揉按伤处,就好比在原本已经“一团乱麻”的现场,又狠狠地搅和了一把。揉按会让破裂的小血管进一步扩张,出血变得更多,肿胀也就愈发严重。而且,我们手部的力量不好控制,不当的揉按还有可能加重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原本可能只是轻度扭伤,最后却发展成了重度损伤,恢复起来可就麻烦多了。

二、崴脚后的其他常见急救误区

1.立刻热敷

不少人想着,崴脚了,热敷一下能让血液循环加快,好得快。但这其实是个大误区。在崴脚后的急性期(一般指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热敷就如同给已经汹涌的“肿胀洪水”又添了一把柴。因为热敷会让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和组织液涌入受伤部位,肿胀和疼痛只会加剧。只有在急性期过后,也就是受伤48小时之后,热敷才有助于促进瘀血的吸收和消散,帮助缓解疼痛。

2.强行活动或继续行走

有的人觉得,崴脚了忍一忍,走一走就好了,说不定还能把脚“活动开”。可事实上,受伤后的踝关节稳定性已经大打折扣,强行活动或者继续行走,不仅会加重受伤部位的损伤,增加韧带撕裂、骨折的风险,还可能让原本轻微的扭伤变成慢性损伤,落下病根,以后动不动就容易崴脚。

3.随意贴膏药或涂抹药油

刚崴脚就马上贴膏药或者涂抹药油也是不对的。很多膏药和药油都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在受伤初期使用,会和热敷、揉按一样,让局部出血和肿胀更严重。另外,一些人可能对膏药中的成分过敏,贴了之后还会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简直是“雪上加霜”。

4.用冰袋直接接触患处

冰敷确实是崴脚急性期的“好帮手”,能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是用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那可就不行了。过低的温度会刺激皮肤,不仅会让疼痛加剧,长时间接触还可能导致冻伤,让皮肤出现发红、麻木,甚至起水疱等症状。

三、崴脚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1.遵循“POLICE”原则

Protect(保护):一旦崴脚,要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避免受伤的脚踝再次受力。要是条件允许,可以用身边的树枝、木板等简单固定一下受伤部位,防止进一步损伤。

OptimalLoading(适当负重):这可不是让您马上就用受伤的脚走路,而是在疼痛能忍受的范围内,适当活动一下,比如轻微地屈伸脚踝,这样可以避免关节僵硬,不过可千万别逞强,疼得厉害就别乱动了。

Ice(冰敷):用毛巾把冰袋包起来,放在受伤的部位,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隔2小时左右重复一次。冰敷能让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效果杠杠的。

Compression(加压包扎):拿弹性绷带以“8字缠绕”的方式包扎踝关节,注意别包得太紧,以能伸进一根手指为宜。这样可以限制肿胀进一步发展,但要是发现脚趾发麻、皮肤发紫,那就得赶紧松开绷带,重新调整包扎的松紧度。

Elevation(抬高患肢):找个舒服的地方躺下来,把受伤的脚抬高,最好能高于心脏的位置,这样能利用重力作用,让血液回流得更快,减轻肿胀。

2.及时就医

如果崴脚后出现站不起来、踝关节明显变形、皮肤青紫范围很大、疼得难以忍受,或者受伤时听到“咔嚓”声,这些都可能是骨折或韧带断裂的信号,一定要马上就医,通过X光、MRI等检查,明确损伤的程度,然后遵医嘱进行治疗。

崴脚看似是小事,但要是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些急救误区和正确的处理方法,关键时刻,这可都是能帮上大忙的知识。要是不小心崴脚了,别慌,按照正确的方法来,让我们的脚踝尽快恢复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崴脚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