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月子不迷茫,产褥期保健小百科

月子不迷茫,产褥期保健小百科

朱丽辉 湖南省衡东县中医院
2024年07月17日 29页 2869 海报 复制链接

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需6~8周,也就是42~56天。在这段时间内,产妇应该以休息为主,尤其是产后15天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产褥期保健的目的是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促进产后的生理恢复。据统计,产褥期产后出血率为5.3%,产后感染率为4.1%,有3/4的产妇有不适的症状,产妇在产褥期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可达30%—50%,这中间有1%的产妇可发展为产后精神疾病。因此,产褥期保健是很重要的。

产褥期若不进行护理,会出现以下表现,引起不适:

1、子宫收缩:胎儿娩出之后胎盘也会娩出,子宫要逐渐恢复到孕前的大小,在产褥期的早期会出现明显的子宫收缩,产妇会感觉一阵一阵的子宫收缩疼痛,宫底也会逐渐下降。

2、出血:产后子宫蜕膜组织、血液等会通过阴道排出,出血持续的时间一般在4-6周左右,出血的颜色和量都会随着产褥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出汗:产褥期的前半个月之内会大量出汗,会将孕期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在晚上比较明显。

产褥期保健对于产妇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需注意调理情绪、调整饮食,并改善居住环境,促使机体慢慢恢复。

(一)休养环境

1、一般来说,楼房卫生条件较好,空气流通,这对产后母亲的恢复,伤口的护理,避免母子的感染和交叉感染很有益处。

2、舒适的休养环境会使妇女产后心情愉快,加快体力的恢复和伤口的愈合,防止产后抑郁。

(二)注意个人卫生

做好个人卫生是避免产褥感染的重要措施。

1、产妇出汗较多,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勤擦身、勤换衣和被褥;

2、每天两次用温开水清洁会阴部,经常更换卫生巾,洗澡勿用盆浴;

3、要注意口腔卫生,做到早晚刷牙,每次进食后要漱口;

4、每次哺乳前要清洁双手和乳头;

(三)休息与运动

产妇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产后体力的恢复,经常变换卧床姿势,不要长时间仰卧,以防子宫后倾;产后早运动,能促使产妇全身各器官恢复,加快子宫收缩恢复原状、阴道分娩的产妇,当天可下床活动,以后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时间;不宜久站和长蹲,以免影响产后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做产后体操可以锻炼腹壁和骨盆底肌肉,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剖宫产产妇术后6小时可翻身,24小时拔出导尿管后即可下床活动,防止发生血栓性疾病。

(四)母乳喂养

母乳是最经济、最理想的食物。能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营养及大量的免疫物质,促进婴儿健康成长, 使婴儿少得疾病 ,同时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增进母子感情,因此6个月内要坚持母乳喂养。

(五)丈夫及家庭方面的指导

丈夫要体谅爱护妻子,理解妻子产后身体的变化与照顾宝宝的辛苦,主动分担家务。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和交流,不要把对彼此的不满放在心里。

家人不要只顾沉浸在增添新宝宝的快乐中而忽略了产妇的心理变化,要多陪陪产妇说说话,共同分享美好的心情,与她一起探讨育儿的经验和体会,避免其手足无措和情绪紧张。

(六)产褥期的心理保健

产后情绪低落是产褥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多表现在产后3天内出现以悲观、忧郁、烦闷为主的情绪障碍,常容易哭泣,一般呈已过性,多数产妇1周内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若产妇在这一特殊时期不能调整适应,或抑郁症状很严重,超出自我调节或环境改善可以缓解的程度,就是产后抑郁症了。产后2个月内是抑郁症的高发期。

家人多给产妇一些心理关爱,为产妇创造安静、愉悦、健康的休养环境,为产妇准备清淡而营养的产后饮食,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产妇在哺育新生儿时的问题和困难。使产妇感受被亲人照顾的亲情,有利于产妇身心的健康。研究证明,有家人陪伴和照料的产妇,其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无人陪伴照顾低。

(七)饮食调理

产褥期要注意膳食的荤素搭配、粗细结合、安全卫生的饮食原则,注意汤类的摄入,保证体内足够的水分。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矿物质(尤其是铁和钙)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奶制品等,以促进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查收这份产褥期保健小百科,帮助产妇顺利度过月子期。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产褥期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