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轻松应对手足口,守护宝宝健康

轻松应对手足口,守护宝宝健康

赵耿为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人民医院
2024年07月17日 16页 4382 海报 复制链接

手足口病,又称手足口综合征,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及以下的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为高发期。手足口病通常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7—10天,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等,需引起重视。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粪-囗途径传播,如与患者共用玩具、餐具等;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如与患者近距离交谈、咳嗽等。手足口病主要易感人群为5岁及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感染病毒。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疱疹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内含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周围有红晕。患儿还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等,需及时就医。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免疫力。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定期为儿童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免疫力。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主要有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该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极其严重并发症。建议家长在宝宝6个月至5岁之间接种该疫苗,共需接种两剂次,间隔一个月。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为主要特征。在宝宝患病期间,除了及时就医和遵医嘱治疗外,家庭护理同样重要。以下将从隔离与消毒、饮食与休息、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日常卫生等方面介绍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要点。发现孩子患有手足口病后,应立即将其与家中其他孩子进行隔离,以防止病毒在家庭内部传播。患儿使用过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可使用稀释的84消毒液或其他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患儿的房间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期开窗通风。同时,可使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患病期间,孩子的食欲可能会下降。应提供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面条、蔬菜等。避免给孩子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有助于恢复体力。在孩子睡眠时,应确保房间安静、舒适。要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饭后可使用淡盐水漱口,以减轻口腔疱疹带来的不适。对于口腔内的疱疹,避免使用硬物触碰,以免破溃引发疼痛。可局部涂抹抗病毒药膏或口腔溃疡贴等。

疱疹处皮肤应保持干燥,避免摩擦和刺激。家长可为孩子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对于皮肤上的疱疹,可用温和的清洁液轻轻擦洗,避免用力挤压或搔抓。疱疹破溃后,可局部涂抹抗菌药膏或抗生素软膏以防止感染。家长应定时为孩子测量体温,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或体温波动较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还要注意观察疱疹的数量、大小、颜色等变化。如出现疱疹增多、增大、颜色变深等情况,可能提示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孩子的精神状态也要时刻注意,如出现烦躁不安、嗜睡、乏力、抽搐、呕吐等情况,可能提示重症手足口病发生,应立即就医。

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乱摸、不乱吃。在接触患儿前后、进食前后、上厕所后等关键时刻,都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定期打扫家庭环境,保持整洁干净。家具、地板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同时,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病毒滋生。

家长应积极参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保护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手足口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