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无小事,家长必知的儿童用药安全常识
儿童用药安全是每个家庭都需重视的问题。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生理、病理、对药物反应等方面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儿童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本文将从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常见误区、安全行动指南三方面,为家长们提供儿童用药安全常识,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保障孩子的用药安全。
一、儿童用药基本原则:遵循5R原则
1、正确的患儿:用药前必须确认患儿的身份。如家庭中有多名儿童,家长应注意区分不同孩子的用药需求,避免混淆。
2、正确的药物:家长在给儿童用药前应认真核对药品名称,以确认所用药物无误。避免因药品名称或包装相似造成给药错误。
3、正确的剂量:给药剂量不足或超剂量用药都是错误的。
4、正确的给药时间:正确的给药时间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5、正确的给药途径:药物必须经过正确的方式进入人体才能发挥作用。外用药物注意不能口服。
二、儿童用药常见误区
1.误区一:擅自把药溶于果汁、糖水等液体中服用
果汁大多偏酸性,可中和碱性药物影响药效。糖水可能会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
2.误区二:擅自增加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
有些家长认为加大用药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可以更快地治愈疾病,这样可能会引起儿童脏器中毒,因此,不可擅自增加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
3.误区三:擅自增加药物品种
药吃得越多,并不代表病好得越快,反而可能出现副作用。有些家长觉得中药伤害小,喜欢让孩子中西药一起吃,但药物之间可能有相同的成分,一起吃可能会导致用药剂量增加。
4.误区四:服用成人药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与成人相比,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不能随意使用成人药物,而是要选择儿童专用药。
5.误区五:滥用维生素
不可盲目地认为维生素多多益善,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6.误区六:盲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只用于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性感染来说,抗生素没有效果。因此,家长不应盲目给儿童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三、儿童用药安全行动指南
1.检查药品:核对药品名称是否和医生所开药品一致,并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没有任何被打开的痕迹或标签不清。查看药物颜色、形状、大小和味道等,如有任何疑问,立即咨询医生或药师。
2.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可以帮助家长全面了解药品,能更好地使用药品,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应特别关注关于儿童用药信息的标注内容,如“用法用量”、“儿童用药”项,等。同时,保留药品说明书和药品包装,以备将来查阅或遇到问题时使用。
3.遵医嘱用药:不擅自改变用药方案。
4.使用药品附带的剂量器:给儿童喂药时,应使用药品附带的剂量器,如滴管、小勺等,以确保剂量的准确性。不要随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汤匙给药,否则剂量把握可能不准确。
5.使用儿童专用药
6.应避免使用牛奶、果汁等饮料送服药物,以免影响药效。
7.学会观察药品不良反应:了解使用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用药期间也要观察儿童的情绪、睡眠和活动水平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儿童能够自我表达,直接询问他们是否感觉不适,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怀疑儿童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就诊。
8.用药安全教育: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可以适当进行用药安全教育,告诉孩子药品不是糖果,不能随意食用。
9.药品存放安全:将药品放在儿童无法接触到的地方,使用药物原包装进行存放,防止混淆外观相似的药物。并按说明书存储条件进行药品保存,同时,定期清理药品,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药品。
10.建立药物使用清单:清单内容包括药品名称、剂量、服药时间、服药原因。
11.一旦怀疑孩子误服药物,务必马上就医。
四、总结
儿童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家长应掌握用药基本原则、避免用药常见误区,遵循用药安全行动指南,妥善保管药物。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儿童用药期间如有疑问,随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