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乙肝遇上妊娠期
我国是乙肝大国,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患者多达上亿,妊娠期乙肝患者较为常见。而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导致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如果对HBV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不采取任何免疫预防措施,70%-90%的新生儿会感染HBV,而新生儿一旦感染,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HBV感染。那当乙肝遇上妊娠期,该怎么办?
01.怎么诊断乙肝感染?
若孕妇HBsAg阴性,通常表明无HBV感染,常规妊娠期保健即可,并了解其丈夫有无HBV感染;若孕妇HBsAg阳性,表明存在HBV感染,需详细了解病史及家族史,由于乙肝存在家庭聚集性,建议家庭成员也行乙肝筛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进一步检测HBeAg、抗-HBe、HBV DNA水平、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和上腹部超声检查,以判断其是否出现肝炎活动,需特别关注是否存在肝硬化。依据感染孕产妇血清 HBV DNA、转氨酶水平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或转诊。
02.乙肝会传染给宝宝吗?
患有乙肝的孕妇怀孕后,是否会传染给宝宝,主要跟准妈妈体内的乙肝病毒DNA复制情况相关,在高病毒水平情况下容易发生宫内传染。
03.怀孕后应该做哪些检查来评估乙肝感染的情况呢?
(1)在孕早期社区建册或者初次产前检查时,医生会开具乙肝五项等相关病毒及肝功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可确定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根据高危孕产妇五色专案管理办法,如携带,标记为紫色风险,根据结果,也可以区分“大三阳”与“小三阳”携带者,为后续更精准的服务做好准备。
(2)孕期进行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密切监测肝功能情况。如果孕中期乙肝病毒DNA大于2×105IU/mL,可于孕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如果乙肝病毒DNA大于2×109IU/mL,可于孕24周开始治疗。
04.什么是乙肝母婴传播?
HBsAg阳性孕产妇将HBV传给子代,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母婴传播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最主要途径之一。
(1) 分娩时,新生儿在产道内接触母血、羊水和产道分泌物等;或因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毛细血管破裂,母血漏入胎儿体内等引起的感染。分娩方式与母婴传播风险没有确切关系,并无证据表明剖宫产能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2)产后感染通过母乳喂养等与母亲密切接触的水平传播;
(3)产前感染 又称分娩前感染,占母婴传播不到1%。
05.为预防母婴传播,什么时候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
(1)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孕妇高病毒水平,即HBV DNA水平>2×105IU/ml或HBeAg阳性。
(2)HBV DNA水平>2×105IU/ml为口服抗病毒药物预防母婴传播的阈值。HBV DNA水平≤2×105IU/ml孕妇无需口服抗病毒药物。
(3)对于妊娠中晚期HBV DNA定量>2×105IU/ml,在充分沟通并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于妊娠24-28周开始用抗病毒药物。
(4)对于不常规开展HBV DNA定量监测的地区,建议用HBeAg阳性作为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指征,以预防母婴传播。HBeAg阴性孕妇,无需服用抗病毒药物。
06.妊娠期可以服用哪种抗病毒药物?
目前上市的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含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及艾米替诺福韦)。
其中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丙酚替诺福韦妊娠期服用相对较安全,但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容易产生耐药,因此抗病毒药物预防HBV母婴传播首选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孕妇,可以使用丙酚替诺福韦。
07.HBV感染产妇是否可以哺乳吗?
虽然HBsAg阳性产妇的乳汁存在病毒,但母乳喂养不增加额外的HBV母婴传播风险,这与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免疫预防有关,也可能与母乳能与HBsAg结合有关。因此无论孕妇HBeAg阳性还是阴性,均应鼓励新生儿母乳喂养。为预防母婴传播而服用抗病毒药物者,分娩后停药,鼓励母乳喂养。对于无法停药的产妇,使用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抗病毒的产妇母乳喂养不是禁忌。
总结:只要规范产检治疗、宝宝规范接种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并且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