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不用慌 中医治疗有妙招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腰痛”“石淋”“尿血”范畴。临床上常引起肾绞痛和尿血,并可因结石嵌顿梗阻并发肾积水,继发感染,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是泌尿系统多发疾病。中医治疗本病在病因、病机、方药选用等方面有许多独特见解。
病因病机方面,中医认为泌尿系结石大多是因为肾气虚弱,肾阳受损,下焦湿热郁积,气滞血瘀所致:其中肾虚、湿热、气滞、瘀阻是关键。瘀阻若不疏通会越来越堵,不通则痛.故常引发肾绞痛。下焦气化受阻,故小便涩滞。气滞则血行受阻,血不走正常的经络,血溢脉外而出现尿血。砂石嵌顿梗阻,水道不通,进而并发肾积水。因此中医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多强调辨别湿热、气虚、瘀阻、脾肾不足等病因,再辨证论治。
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凡结石直径小于6mm且表面光滑、双肾功能基本正常、无明显尿路狭窄或畸形,都可采用中药排石治疗。中医治疗主要是中药内服、针灸或针药并用,这些疗法有针对性,可以调节全身气机、理顺局部功能,因此疗效理想。
一、中药治疗
1、补气排石汤:适合气血亏虚、湿热蕴结膀胱者。症见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面色少华,精神不振,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
药物组成:黄芪,威灵仙,金钱草,海金砂,党参,鸡内金,赤芍,川牛膝,葛根,琥珀(冲服),石苇。
若腰腹绞痛者,可加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若见尿中带血,可加小蓟、生地、藕节以凉血止血;尿中有血块者,加川牛膝、赤芍、血竭以活血祛瘀;若兼有发热,可加蒲公英、黄柏、大黄以清热泻火。
2、通淋排石汤:适合于泌尿系结石新发病期。
药物组成:鸡内金、金钱草、海金砂、石见穿、石韦、冬葵子、芒硝 、六一散、桂枝 、茯苓。
3、增液益气排石汤:适用于久病伤阴之结石。气阴两虚型泌尿系结石多为久病或久服清利药伤阴所致,临床多见腰痛、血尿、手心热、尿短频、头眩、颧红、口干、盗汗、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
药物组成:生地、生黄芪 、元参、麦冬 、升麻 、怀牛膝 、桂枝 、生白芍 、鸡内金、金钱草、石韦、冬葵子。
4、补肾排石合剂:治疗老年人泌尿系结石。
药物组成:熟地、泽泻、石韦、山茱萸、山药、补骨脂,茯苓,金钱草、黄芪各, 桂枝、琥珀、海金砂、川牛膝等。按常规方法煎煮浓缩,并配制成每毫升含生药2g,每次60ml,1日3次。
5、济生肾气三金汤:主要治疗泌尿系结石久治不愈,属肾阳虚衰者,临床症状为怕冷、腰腿酸软、便溏溲长、自汗、脉沉迟、舌胖而润。该方案效果显著。
药物组成:济生肾气丸: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附子(制),牛膝,车前子,再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砂,并发肾积水者,合用“五苓散”。
在以上方药组成中,金钱草、海金砂、威灵仙、石韦、琥珀、鸡内金、牛膝等药运用频率高,可见这些药物的排石作用是肯定的。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此类药物具有溶石作用。
二、针灸
针灸不仅能解除结石所致的泌尿系绞痛,还能促使一些小型结石排出。现代实验表明,针灸可使输尿管蠕动波幅增大,尿流量增大,有利于促进结石下移。
一种有效率达90%的方法为:在B超引导下,根据患者背部体表标记沿输尿管走向以结石为中心上下各25cm为针刺点,针刺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
根据结石部位的不同,电针取穴有所不同:
1、肾结石--主穴:肾俞(阴极)、关元、阴陵泉(阳极);配穴:京门、膀胱俞、照海、天枢。
2、输尿管结石-- 主穴:中上段:肾俞(阴极)、膀胱俞(阳极),下段:肾俞(阳极)、水道(阴极);配穴:中上段:气海、三焦俞,下段:中极。
3、膀胱尿道结石-- 主穴:关元、中极(阴极)、水道、三阴交(阳极); 配穴:交信、腹结、内关。
腹背部穴均取患侧,每次取主穴2穴,医师根据病情取配穴。主穴以电针刺激,进针得气后再接通电针仪,输出电流强度按病人耐受力而定。配穴以毫针刺,宜用中强刺激,尽量激发气至病处。均留针40分钟,疼痛发作甚者可延长至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