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麻醉后的“苏醒之路”:术后护理与恢复

麻醉后的“苏醒之路”:术后护理与恢复

赖艳芳 解放军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
2024年08月28日 29页 2779 海报 复制链接

在医疗过程中,手术是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而麻醉则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保障。然而,手术与麻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终结,相反,它标志着患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恢复阶段——即“苏醒之路”。这段路上,科学合理的术后护理与恢复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情绪,还可能延缓伤口愈合和康复进程。因此,疼痛管理成为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疼痛的原因与特点: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切口、组织损伤、神经牵拉以及炎症反应等。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手术类型、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会在术后三天到五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缓解。疼痛管理措施:药物治疗:遵循医嘱,使用合适的止痛药物是缓解术后疼痛的有效手段。常用的止痛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注射或局部给药的方式使用,以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疼痛管理中同样重要。环境调节: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康复环境,调节光线、减少噪音、去除异味,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也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

术后恶心呕吐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进食和休息,还可能增加误吸性肺炎、水电解质紊乱等风险。其中,吸入性麻醉药物是增加术后恶心呕吐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预防措施:预防用药:对有发生术后恶心呕吐风险的患者,医生会给予有效的预防用药,以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严格遵守医嘱: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在手术前指定的时间内停止进食和饮水,以降低恶心呕吐的可能性。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有助于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体位调整: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患者选取合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侧卧位,有助于减轻恶心呕吐的不适感。穴位按摩:如按揉内关穴等穴位按摩方法,也被认为可以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术后早期活动是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伤口愈合,还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活动的益处:促进血液循环:术后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早期离床活动能促使肠蠕动早日恢复,减少腹胀,增进食欲,促进排便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早期活动可以增加肺的通气量,有利于气管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肌肉张力:离床活动能保持全身肌肉的正常张力,促进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

早期活动的指导:遵循医嘱: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活动,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伤口裂开或其他并发症。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早期应以轻度、温和的活动为主,如床上翻身、坐起、站立等,随着体力的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保护伤口:在活动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保护伤口,避免剧烈动作和碰撞。

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环境准备: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其身心恢复。确保家中没有易导致跌倒的障碍物,如地毯不平、杂物堆积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光线柔和。饮食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术后初期,患者可能需要遵循特定的饮食原则,如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等。同时,鼓励患者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促进体内废物排出。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注意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方法,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佳作用。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康复训练: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康复计划,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内容可能包括关节活动、肌肉锻炼、平衡训练等,旨在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康复活动、阅读书籍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如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麻醉后术后护理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