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血管通路知多少?
老年模式

血管通路知多少?

姜毓 阆中市人民医院
2024年09月18日 20页 7408 海报 复制链接

1、血管通路是什么

所谓的血管通路就是建立在患者需要开展血液净化的基础上,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确保血流速可以稳定和持续地从透析器或其他净化装置内顺利通过。然后,这些经过净化的血液会重新输送到体内,构成该循环的整个通路被叫做血管通路。

2、血管通路的类别划分

(1)临时性血管通路

该类型的通路主要是指能够被快速建立,并可以马上进行使用的血管通路。通常对于发生了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问题、发生急性中毒事件等患者通常会直接采用该通路方式。另外,对于慢性的肾功能衰竭患者来说,若是尚未对永久性的血管通路进行构建,或缺乏成熟的内瘘血管时通常也会借助该方式。此外,当患者原有的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或受到其他因素导致暂时无法对其进行使用时,可临时采取该通路进行治疗。对临时性血管通路进行构建时,主要采用的方式有动静脉直接穿刺或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2)半永久性血管通路

该通路主要是一种完全被埋置到皮下的血液透析通路。但该通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依旧需要在患者皮肤定点位置开展反复性的穿刺工作,同时,使用完成以后,还需对肝素进行使用以此封管。为此,该类型的通路依旧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感染风险以及血栓形成风险。不仅如此,采用该通路形式,所采用的装置较为复杂,且需要花费较高的费用。一般需要每日进行透析、生存期较短、肾移植前过渡期等患者可以采用该通路形式。

(3)永久性血管通路

一般采用该通路形式的患者通常年龄较大,且机体状况不佳,存在系统性的疾病问题。该通路的构建主要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以及移植血管内瘘等方法进行采用。

3、血管通路留置导管发生脱出的处理

部分建立血管通路的位置,不适合开展过多的运动。此时,若是运动过多会增加留置导管的脱出风险。例如,在股静脉、颈内静脉以及锁骨下静脉等位置对通路进行构建时,应穿着较为宽松的衣物。同时,在对衣物进行穿脱的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导管变化。若是因此而引发了导管脱出问题,则应马上借助沙袋、盐袋或手压迫的形式,在止血的同时及时前往医院诊治。

4、完成透析后留置导管渗血处理

通常情况下,尿毒症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其常常需要对抗凝剂进行使用。并且,与健康人群相比,尿毒症患者自身的凝血功能存在一定的异常问题。为此,部分患者在接受了透析治疗以后,会发现通路的留置导管处存在渗血反复的情况。当有该情况发生时,应对局部进行轻轻的按压,另外,也可借助冰袋冷敷指压的方式,对该处位置进行半小时的按压处理。若依旧存在渗血情况,应告知医生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将导管拔出。

5、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

一般情况下,若是患者第一次接受动静脉内瘘的手术,则在手术完成以后,应结合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实际情况,在6—8周左右时进行使用。而对于采取修复内瘘手术或需要进行二期手术的患者来说,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提前进行使用。

6、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为促使所建立的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得以进一步延长,日常应保证对其护理工作的有效性。通常患者开展透析治疗时,应在透析开始之前,对肥皂水进行使用。借此全面细致地清洗造瘘位置的手臂。同时,完成透析治疗后的当日,由于造瘘处有穿刺情况,所以,应避免该处区域同水发生接触。并且,还应保证上方覆盖的无菌性敷料超过4小时的时间;日常进行血压测量,开展输液治疗或抽血检查时,应严禁在造瘘侧的手臂进行;每天需要至少对动静脉内瘘的顺畅性进行3—4次的检查;经过造瘘手术的手臂应严禁受到压迫;若是当天没有透析治疗的安排,应对造瘘侧的手臂进行适当的活动;日常生活中应保证造瘘侧手臂防护的效果,确保其不会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损伤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每间隔2个月左右,前往医院对血管通路处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内瘘的质量。确保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降低后续引发并发症的风险。

血管通路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既决定了治疗的成功率,又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所以,应全面了解关于血管通路的知识,加大对血管通路的保护力度,以此为康复进程的推进奠定基础保障。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血管通路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