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穿越肚皮的‘透视眼’: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神奇之旅

穿越肚皮的‘透视眼’: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神奇之旅

李必华 宁乡市双凫铺中心医院(宁乡市第三人医院)
2024年08月07日 66页 4126 海报 复制链接

胎盘早剥,顾名思义,是指在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原本应紧密贴合于子宫壁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引起局部出血或形成血肿。这一异常现象的发生率在国外约为0.5%—2%,国内则为0.5%—2.1%。它不仅会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死亡,还可能引发母亲休克、产后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是妊娠期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

胎盘早剥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血管病变、机械性因素、子宫体积骤然缩小以及子宫静脉压升高等多个方面。血管病变如重度妊高症、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等,会使胎盘血管发生病变,易于破裂出血。机械性因素则包括外伤、胎位外倒转术、脐带短或绕颈等,这些都可能直接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分离。此外,双胎分娩、羊水过多且流出过快导致的子宫内压骤减,以及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导致的子宫静脉压升高,也是诱发胎盘早剥的重要因素。

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图像特点因剥离部位、剥离面大小及检查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综合整理的特点:正常胎盘在超声图中实质呈中等回声,光点细而均匀。胎盘后方由蜕膜、子宫肌层、子宫血管形成的“胎盘后复合体”,呈混合回声。正常成熟胎盘厚度通常不超过5.0cm,圆盘状,中间厚,边缘薄。

一、胎盘早剥的超声表现

1.显性剥离:胎盘后方无血液积聚,胎盘形态无变化,超声难以诊断。

2.隐性剥离:由于受剥离部位积聚血液的影响,剥离区的胎盘增厚,既可表现为胎盘后方与宫壁间的包块回声,该处胎盘胎儿面突向羊膜腔。 CDFI无明显血流信号,也可表现为胎盘异常增厚,呈不均匀高回声,胎盘厚度>5cm。凝血块突入羊膜腔时,可形成羊膜腔内肿块,为重型胎盘早剥的声像。
3.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形成的血肿内部回声杂乱,随胎盘剥离出血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多种多样,文献报道急性期10~48小时包块内部较为均匀的高回声,剥离出血后3~7天包块为等回声,1~2周后变化为内部混有高回声团的无回声,2周后血块的一部分变为无回声。
4.如果剥离面过大,可能出现胎心减慢甚至胎死宫内。
5.胎盘边缘血窦破裂:如果胎盘边缘与子宫壁剥离,胎盘边缘胎膜与宫壁分离、隆起,胎膜下出血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形成胎盘后血肿。二、鉴别诊断

1.胎盘内血池:位于胎盘实质内,在胎盘切面内呈不规则形无回声区,内有云雾样回声流动。

2.胎盘后方子宫肌瘤:边缘较清,形态规则,常呈圆形或类圆形,多呈不均质低回声, CDFI 可见肿块内血流信号。

3.胎盘囊肿:位于胎盘的羊膜面或母面,边缘清楚,圆形,壁薄,内部为无回声, CDFI包块内无血流信号。

4.胎盘血管瘤:多位于绒毛膜板下胎盘实质内,可突向羊膜腔,回声较均匀,边界清, CDFI 包块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5.子宫局部收缩:若发生在胎盘附着处,可见向胎盘突出的半圆形低回声,可根据子宫舒张后图像恢复正常与血肿鉴别。

超声诊断胎盘早剥时,需综合考虑胎盘的厚度、回声、与子宫壁间的关系以及羊水回声等因素。同时,要注意剥离部位、剥离面大小及检查时间对超声表现的影响。在诊断过程中,还需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为了预防胎盘早剥的发生,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其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最后,避免腹部受到撞击或挤压等外伤因素,确保母婴安全。

此外,对于高龄孕妇、经产妇、多胎妊娠、有胎盘早剥史或妊娠期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高风险因素的孕妇,更应加强监测和注意。这些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更为频繁和细致的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超声胎盘早剥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