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告别女性“社交癌”——压力性尿失禁的深入探讨

告别女性“社交癌”——压力性尿失禁的深入探讨

邹依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
2024年08月07日 22页 2963 海报 复制链接

在现代社会,随着女性社会角色的日益多样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一种名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健康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影响众多女性生活质量的一大隐忧。这一现象,因其常在社交场合中不经意地发生,被形象地称为“社交癌”,给患者的心理和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一、压力性尿失禁的定义与现状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大笑、打喷嚏、运动或体位改变时)导致的尿液不自主自尿道口流出,而不伴有逼尿肌收缩或其他膀胱功能障碍。这一现象在中老年女性中尤为常见,在50-59岁年龄阶段,其发病率高达28.0%。据统计,全球约有数亿女性正遭受压力性尿失禁的困扰,其中相当一部分因羞于启齿而选择默默承受,严重影响了她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二、病因分析

压力性尿失禁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解剖结构因素:女性尿道较短且直,且支持尿道和膀胱的盆底肌肉组织相对薄弱,容易发生松弛和功能障碍。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支持结构进一步退化,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增加了患病风险。

2.生育因素:多次生育、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神经的损伤,以及产后恢复不良,都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原因。

3.激素水平变化: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如绝经后,可影响尿道黏膜的闭合能力及盆底肌肉的力量,从而增加尿失禁的风险。

4.慢性腹压增加:长期便秘、肥胖、慢性咳嗽等可导致腹压持续升高,进一步加重盆底肌肉和尿道的负担,诱发或加重尿失禁。

5.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吸烟、过度体力活动、盆腔手术史等也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关。

三、症状表现

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症状为在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流出,轻者仅在特定情况下(如大笑、咳嗽)发生,重者则在站立或行走时即可出现。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尿失禁相关的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此外,长期的尿失禁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四、诊断方法

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其中,体格检查中的压力试验和指压试验是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手段。此外,尿动力学检查、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等也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感受,采用温和、敏感的方式进行询问和检查。

五、治疗方法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病情轻重和患者需求的不同,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手段。

(一)非手术治疗:建议对尿失禁患者首先应进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也可以用于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轻体重、戒烟、减少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避免或减少增加腹压的活动(如提重物)等。这些措施虽不能根治疾病,但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治疗便秘、慢性咳嗽等慢性腹压增高的疾病。

3.盆底肌训练:又称为Kegel运动,在治疗师指导下至少3个月的盆底肌训练可作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4.物理治疗:包括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盆底肌肉收缩,促进盆底肌力的恢复和增强,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

5.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完全治愈压力性尿失禁,但某些药物如选择性α1肾上腺受体激动剂、阴道局部雌激素治疗等可通过增强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力或改善尿道黏膜的闭合能力来减轻症状。

(二)手术治疗: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依从性不好的患者计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治疗是有效的选择。手术方式多样,包括传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包括经闭孔路径和经耻骨后路径、阴道单切口微小吊带手术)、耻骨后膀胱颈悬吊术等。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手术创伤越来越小,恢复时间也越来越短。

六、预防措施

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的关键在于加强盆底肌肉的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措施包括:

1.坚持盆底肌肉锻炼:定期进行凯格尔运动等盆底肌肉锻炼,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2.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减少提重物、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等增加腹压的活动,以减轻盆底肌肉和尿道的负担。

3.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4.改善饮食和排便习惯: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和长时间蹲坐。

5.定期体检和治疗相关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可能增加腹压的疾病应及时治疗;同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关注盆底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压力性尿失禁社交癌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