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怎么引起的,如何检验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旋螺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传播疾病,主要是由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以及间接接触传播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梅毒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地上升,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同时对社会也造成严重影响。梅毒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在感染后2~3周后发病,一期时并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淋巴结肿大。随着病情发展,梅毒疹可覆盖全身皮肤和粘膜,包括手掌和脚掌,呈红色或红褐色丘疹、斑疹等,同时还伴有皮肤黏膜出现脓包、溃疡等症状。若患者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充分,可发生三期梅毒,使患者皮肤损害倾向成群发生,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可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在患者感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1、梅毒是怎样引起的
1.1血液传播
因为梅毒螺旋体是存在于血液中,如果使用含有梅毒螺旋体的血浆和血液制品,或者是和梅毒病人共用注射器使用毒品,都有可能会被感染。
1.2性接触传播
梅毒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是性接触,因为梅毒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都含有梅毒螺旋体,如果没有采取任何的防护措施,同房时动作剧烈、反复摩擦,可能会引起局部的皮肤粘膜出现细微的损伤,从而引起梅毒螺旋体的传播。
1.3母婴传播
如果怀孕期间感染了梅毒,那么梅毒螺旋体就会通过胎盘、脐静脉等方式进入到胎儿的身体里,从而引起胎儿的先天性梅毒,也就是胎传梅毒。
1.4间接接触传播
如果接触了短期内释放的梅毒螺旋体,并且皮肤部位存在外伤、破损的情况下,则有很大的几率感染梅毒。但这种感染情况一般较为少见。
1.5医源性感染
通常与医疗机构的卫生措施和操作规范有关,如不洁的操作环境、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医疗器械使用、医务人员的不当操作等,都有可能引起医源性感染,导致医务人员或者患者出现感染梅毒的情况。这种传染情况一般是因为医疗单位的卫生措施和操作规范有关,比如操作环境不干净,医疗器械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医务人员或病人的操作不规范等,都会造成医源性感染,从而造成医务人员或病人感染梅毒。
2、梅毒是怎样检验的
2.1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是检查是否感染梅毒螺旋体的一种方式,主要用于梅毒的确诊。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一般提示未曾感染梅毒螺旋体,如果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呈现阳性,就可以判断此人到底有没有感染梅毒。
2.2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
这种检查是一种梅毒的诊断测试,主要是通过测定病人血清中否含有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抗体,从而确定病人是否患有梅毒。
2.3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暗视野显微镜来观察病变部位的组织液中有无有规则的螺旋移动的苍白螺旋体,然后将其与阴性、阳性进行比较。将硬下疳中的分泌物取出来,或从肿大的淋巴结中取出淋巴液和血液,然后将其放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梅毒螺旋体有规律地移动,可确诊为梅毒。
3、梅毒的预防措施
3.1避免不洁性生活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一般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因此,在对梅毒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做好隔离治,不能随便用患者的衣服等物品。要想预防梅毒,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洁的性生活,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同时增强自身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3.2正规医院就诊
由于输血的传播途径和垂直传播,最好是到正规的医院就诊,以防止输入被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血液。如果需要进行有创操作,如拔牙、纹身、穿耳洞等操作时,也应到正规医院进行,以降低被梅毒的几率。
3.3阻断母婴传播
对孕妇而言,做好产前检查和定期做梅毒血清学试验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怀孕期间感染上了梅毒,应尽早进行检查并及时治疗,以防止其向胎儿传染。在生完孩子以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避免使用母乳喂养孩子,并减少与婴儿接触的频率,降低婴儿感染的风险。
4、总结
梅毒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婴做好隔离措施,避免到人群众多的场所种去,出门应佩戴好口罩,降低传染几率。日常中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具有良好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