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常见误区,别让误解影响健康
在当今社会,甲状腺癌作为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之一,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然而,信息的繁杂与误解的流传,往往使患者在面对这一疾病时感到迷茫与恐慌。
一、对甲状腺癌本质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甲状腺结节等同于甲状腺癌
解析: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出现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异常的团块,它们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事实上,大多数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如单纯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等。而甲状腺癌只是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病变的一种。因此,发现甲状腺结节并不意味着就得了甲状腺癌,需要进一步通过超声、穿刺活检等手段进行鉴别。
正确做法: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明确结节的性质,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误区二:甲状腺癌都是致命的
解析:甲状腺癌虽然是一种恶性肿瘤,但其恶性程度和预后因病理类型不同而差异显著。甲状腺癌主要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四种类型。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良好,尤其是乳头状癌,因其病程发展缓慢,被称为“懒癌”,大多数患者经过早期手术治疗后可以达到治愈。而未分化癌虽然恶性程度高,但发病率极低。
正确做法:面对甲状腺癌,既不必过度恐慌,也不应轻视,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根据病理类型和分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误区三:碘与甲状腺癌直接相关,需完全避免碘摄入
解析: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维持甲状腺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食用加碘盐或碘摄入过量会直接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实际上,合理适量补碘反而有助于降低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疾病对碘的需求不同,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补碘。
正确做法:普通人群应正常食用加碘盐,甲状腺疾病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合理控制碘摄入。
二、治疗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多做几次化疗更保险
解析:化疗作为癌症治疗的一种手段,确实具有杀死癌细胞、促进分化的作用。然而,化疗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取得疗效的同时,也会带来严重的毒副反应,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甚至促进癌细胞的生长。此外,多次化疗还会加剧癌细胞的耐药性,降低化疗效果。因此,化疗有严格的疗程和剂量规定,不能盲目增加次数。
正确做法: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化疗方案,按时按量完成化疗,同时配合服用增效减毒的药物,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对于甲状腺癌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往往更为重要,化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误区二:所有甲状腺癌患者都需要碘131治疗
解析:碘131治疗主要用于术后辅助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细胞或其他部位的隐匿性微小病灶,但并非所有甲状腺癌患者都需要进行此项治疗。是否需要碘131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手术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决定。
正确做法: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案,遵医嘱决定是否接受碘131治疗。
三、生活方式与预防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甲状腺癌无法预防
解析:虽然甲状腺癌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基因遗传、环境、电离辐射、工作生活压力等因素有关。因此,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避免高危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
正确做法: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避免接触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甲状腺超声检查。
误区二:甲状腺癌术后无需长期随访
解析: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需要长期随访复查,以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观察是否有复发或转移病灶。特别是对于高危患者而言,定期随访更为重要。
正确做法: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如有异常症状或体征应及时就医;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