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血型不止 A、B、AB、O,输血前这些 “匹配” 很关键

血型不止 A、B、AB、O,输血前这些 “匹配” 很关键

陈锦霞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输血科
2025年08月13日 27页 1643 海报 复制链接

生活中,我们常能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情节:急诊室里患者急需输血,医生大喊 “患者是 A 型血,快准备血袋”。这让不少人以为,输血只要核对 ABO 血型就足够了。但在现实中,输血前的 “匹配” 远没这么简单。如果只看 ABO 血型就贸然输血,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这背后,藏着血型系统的诸多奥秘。

我们熟知的 ABO 血型,只是冰山一角

ABO 血型系统是大家最熟悉的血型分类,早在 1900 年就被科学家发现,它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 A 抗原和 B 抗原,将人类血型分为 A 型、B 型、AB 型和 O 型。比如 A 型血的人红细胞上有 A 抗原,血清里有抗 B 抗体;O 型血的人红细胞上没有 A、B 抗原,血清里却同时有抗 A 和抗 B 抗体。这也是为什么 O 型血曾被称为 “万能供血者”—— 理论上,它的红细胞不会被其他血型的血清抗体攻击。

但 “万能” 只是相对的。O 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 A 和抗 B 抗体,如果大量输给 A 型、B 型或 AB 型患者,这些抗体可能会破坏受血者的红细胞,引发溶血反应。同样,AB 型血虽然被称为 “万能受血者”,也只能在紧急情况下少量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 “来者不拒”。

Rh 血型:熊猫血的 “特殊身份”

Rh 血型系统的名字来源于恒河猴(Rhesus Monkey),因为科学家最初是在恒河猴的红细胞上发现了这种抗原。如果红细胞表面存在 D 抗原,就称为 Rh 阳性(Rh+);没有 D 抗原,则为 Rh 阴性(Rh-)。在我国,Rh 阳性血型的人占绝大多数,约 99%,Rh 阴性血型因人群比例不足 1%,被俗称为 “熊猫血”。

Rh 阴性的人如果输入 Rh 阳性血液,身体会产生抗 D 抗体。当再次输入 Rh 阳性血液时,这些抗体就会攻击外来红细胞,引发严重的溶血反应,出现发热、黄疸、肾功能损伤等症状。更需要注意的是女性群体,Rh 阴性的孕妇如果怀了 Rh 阳性的胎儿,胎儿的红细胞可能通过胎盘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 D 抗体。这些抗体可能在下次怀孕时攻击胎儿的红细胞,导致胎儿贫血、水肿,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熊猫血” 人群输血时必须格外谨慎,尽量选择同型血液。

交叉配血:输血前的 “最后一道防线”

即便 ABO 血型和 Rh 血型完全匹配,也不能直接输血,还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这是保障输血安全的关键步骤。交叉配血就像给血液做 “兼容性测试”,分为主侧配血和次侧配血两部分:主侧是将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混合,次侧是将供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混合,观察两者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为什么要做这项试验?因为除了 ABO 和 Rh 血型系统,红细胞上还有许多其他抗原,如 MNS、Kell、Duffy 等。即使 ABO 和 Rh 血型相同,这些抗原也可能不匹配。比如,供血者红细胞上有某类抗原,而受血者血清中恰好有对应的抗体,输血后就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破坏红细胞。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两名 AB 型 Rh 阳性患者互相输血,却因其中一人红细胞上有特殊抗原,导致另一人出现严重溶血,这正是交叉配血未发现的 “隐藏风险”。

此外,受血者的血清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规则抗体,这些抗体并非 ABO 系统所特有,而是因输血、怀孕等原因产生的。交叉配血试验能有效检测出这些抗体,避免输血反应。因此,即使是同一血型的人之间输血,也必须通过交叉配血确认 “完全兼容” 才能进行。

这些情况,更要警惕血型匹配问题

在一些特殊场景中,血型匹配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比如新生儿溶血病,多因母婴 ABO 血型或 Rh 血型不合引起。如果母亲是 O 型血,胎儿是 A 型或 B 型血,母亲体内的抗 A、抗 B 抗体可能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导致黄疸。Rh 阴性母亲若怀了 Rh 阳性胎儿,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因此孕期需要定期监测抗体水平。

了解了这些知识,我们就能明白:输血不是简单的 “血型相同就行”,而是需要经过 ABO 血型核对、Rh 血型检测、交叉配血试验等一系列严格流程。每一步都是为了确保血液 “兼容”,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作为患者和家属,在输血前应主动配合医生做好血型检查,不必因等待配血而焦虑 —— 这些看似繁琐的步骤,恰恰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坚实防线。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输血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