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了解消化道出血,守护生命安全
老年模式

了解消化道出血,守护生命安全

吴秋霞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科
2025年11月05日 19页 862 海报 复制链接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危重症,不健康的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呕血、黑便或出现大便中有鲜血时,就是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消化道出血,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其症状多样且复杂,往往与出血部位、出血量、 出血速度以及患者的年龄、循环功能代偿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什么会发生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会引发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如何进行治疗与预防?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多样,常见症状如下:

1. 呕血 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当出血量较大且速度较快时,血液会经口腔呕出,出现呕血时表明出血量大于500ml。呕血的颜色可因出血速度和出血量而异,出血速度慢时多为棕褐色或咖啡色,短期内大量出血则可能呈现鲜红色或伴有血块。

2. 黑便 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或高位小肠出血的常见症状,多见于出血速度较慢或者出血量不大时。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液的作用,血红蛋白中的铁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从而使粪便呈现柏油样。黑便的出现提示 出血量至少在50 毫升以上,但具体出血量还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3. 便血 便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大便中带有暗红色紫红色血液或鲜血。便血的发生机制与出血部位和速度有关,出血部位越靠近肛门,血液颜色越鲜红;出血速度越快,便血症状越明显。

4.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大量出血时,患者可出现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如头晕、心慌、乏力、突然起立时出现晕厥、肢体发冷、大汗淋漓、心率增快、血压偏低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状态、甚至死亡,此时表明出血量大于1000ml。这是由于大量血液丢失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机体为了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会启动一系列代偿机制,但当这些机制无法弥补血液丢失时,就会出现循环衰竭。

5. 贫血和血象变化 长期慢性消化道出血或急性大量出血后,患者可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口唇无华、指甲苍白、头晕、乏力等。血象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等变化。贫血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量成正比。

6.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症状外,消化道出血还可能伴有腹痛、腹胀、肠鸣、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氮质血症等全身症状。

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常见于患有严重肝病的人或者长期酗酒的人群。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由急性胃黏膜损伤或糜烂引起。4.应激性溃疡:如严重创伤、手术、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胃黏膜病变。5.药物因素:如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物等可损伤胃黏膜导致出血。6.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胆道等恶性肿瘤以及胃息肉、结肠息肉等良性肿瘤。 7.血管病变: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治疗措施?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通过禁食水让胃肠道休息以及药物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小量消化道出血时可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出血量较大时,可以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艾普拉唑等药物,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可以应用降低门脉压力的生长抑素、奥曲肽等。当使用药物止血效果不好时,可在胃镜下用硬化剂注射、套扎、止血夹等方式止血。以上方法均无效时,需不失时机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怎样预防消化道出血?有消化道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在季节交替时,注意防寒保暖,合理休息,避免过劳;饮食温软易消化,禁忌粗糙,按时就餐;禁忌辛辣,禁忌油煎食物,禁烟忌酒;保持情绪轻松,心情愉快,可以避免原有症状加重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特别注意,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注意观察大便,如出现黑便或便血要及时就诊。

消化道出血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其症状多样且复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避免过度饮酒、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同时,对于存在消化道疾病风险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胃肠镜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方式,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消化道出血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