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甲亢:身体里的“小马达”超速了
在人体的内分泌系统里,甲状腺宛如一个精密的“小马达”,调控着身体的代谢速率。而当这个“小马达”失控,超速运转时,就引发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甲亢正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在众多引发甲亢的病因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病)、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最为常见。了解它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甲亢是如何“爆发”的
甲亢的 “爆发”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身免疫因素方面,遗传易感性使部分人更易发病,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刺激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环境因素中,感染、长期精神压力或突然精神刺激、碘摄入过量等都可能诱发。其他因素如胺碘酮等药物影响、严重创伤等应激状态,以及垂体疾病等内分泌紊乱,也会促使甲亢发生。另外,女性孕期或产后激素变化大,吸烟者等特定人群,患甲亢风险也相对较高。
甲亢的症状表现
1、代谢亢进:怕热多汗,皮肤潮湿,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大便次数增多。
2、神经系统:多表现为神经过敏、易激动、失眠、焦虑烦躁,双手平举时有细微震颤。
3、心血管系统:常出现心慌、心悸,心率加快,部分患者会有房颤等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致心力衰竭。
4、眼部症状:突眼,可伴有眼内异物感、胀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
5、其他:女性可能月经紊乱、经量减少,男性可能有阳痿,还可能有肌无力、肌肉萎缩等肌肉骨骼症状。
甲亢的诊断方法
1、病史与症状询问
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疾病史,有无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近期是否有精神压力大、感染、碘摄入异常等情况,同时询问是否有怕热多汗、心慌手抖、多食易饥、体重减轻、情绪波动、突眼等甲亢相关症状。
2、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甲状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及血管杂音,观察是否有突眼、眼征,测量心率、血压,检查双手是否有震颤,评估肌肉力量等。
3、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若 T3、T4、FT3、FT4 升高,TSH 降低,基本可考虑甲亢。
自身抗体检查:检测 TRAb、TPOAb、TgAb 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4、影像学检查
甲状腺超声:可了解甲状腺的形态、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
放射性核素显像:用于判断甲状腺摄碘功能及结节的功能状态。
此外,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可帮助评估甲亢对心脏等器官的影响及患者的一般情况。
甲亢的治疗手段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等,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来发挥作用。适用于病情轻、甲状腺轻中度肿大等患者,优点是方便、无创,缺点是治疗周期长、易复发、可能有不良反应。
2、放射性碘治疗:利用甲状腺摄取碘的特性,通过 131I 释放的 β 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适用于中度甲亢、对药物无效或过敏等情况,简便有效,但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3、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甲状腺全切除术,适用于中重度甲亢、有压迫症状等患者,治愈率高,但有出血、神经损伤等手术风险。
4、辅助治疗:如用 β 受体阻滞剂缓解心悸等症状,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严重突眼等。
甲亢的预防
1、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和内分泌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坚持适度运动,像散步、瑜伽、太极拳等,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和调节能力。
2、注重饮食均衡:合理控制碘的摄入量至关重要,日常食用加碘盐时要适量,避免过多食用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但也不能碘摄入过少。同时,保证饮食多样化,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等。
3、加强压力管理:学会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可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释放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因为精神因素与甲亢的发生密切相关。
4、关注特殊人群:有甲亢家族遗传史的人群,要更加注意定期体检,监测甲状腺功能。孕妇在孕期要做好甲状腺功能筛查,确保孕期甲状腺功能正常。老年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心慌等症状,应及时检查甲状腺。
甲状腺功能亢进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但只要我们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这对于病情的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