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脑梗死:争分夺秒,打通脑部生命通道

脑梗死:争分夺秒,打通脑部生命通道

陈柏良 浦北县人民医院
2025年04月16日 38页 2732 海报 复制链接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脑梗死,这一突如其来的脑部“风暴”,正悄然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生命健康。它如同一把无形的利剑,瞬间切断脑部血流,让生命之光黯淡下来。然而,面对脑梗死,我们并非无能为力。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脑梗死,探讨如何在关键时刻争分夺秒,打通脑部生命通道,守护每一个宝贵的生命。

一、脑梗死:脑部血流的“突然断流”

脑梗死,医学上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迅速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它就像一场没有预警的洪水,瞬间淹没脑部的某个区域,使那里的神经细胞失去氧气和养分的滋养,迅速走向死亡。

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但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血管会逐渐老化,内壁变得粗糙,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逐渐堵塞血管。当这些斑块破裂或脱落时,就会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引发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也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症状识别:争分夺秒的“生命信号”

脑梗死的症状往往具有突发性、进展性的特点,且因梗塞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眩晕、呕吐等。这些症状一旦出现,就意味着脑部某个区域的血流已经中断,脑组织正在遭受不可逆转的损伤。

因此,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每耽误一分钟,就意味着更多的脑细胞死亡,更多的功能丧失。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治疗。记住,时间就是大脑,争分夺秒才能赢得生机。

三、紧急治疗:打通脑部生命通道的“黄金时间”

脑梗死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恢复脑部血流,减少脑组织的损伤。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紧急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堵塞在脑血管内的血栓,使血管再通,恢复脑部血流。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一般要求在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这是因为脑细胞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很快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超过这个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带来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等器械,直接到达堵塞的脑血管部位,进行机械取栓或血管扩张等操作,以恢复脑部血流。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溶栓治疗无效或不适合溶栓的患者。与溶栓治疗相比,介入治疗的时间窗相对较长,但同样需要尽快进行。

四、日常预防:筑起生命的“防护墙”

1.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将这些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盐分、油脂和糖分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提高心肺功能;戒烟限酒,避免对血管造成进一步损伤。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有脑梗死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来说,更应重视体检的重要性,定期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等。

4. 心理调适: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也可能对血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五、社会关爱:共筑生命的“温暖港湾”

面对脑梗死这一严重疾病,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投入,提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救治和康复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社会各界应加强对脑梗死的宣传和科普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结语:珍惜生命,守护健康

脑梗死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的症状识别、争分夺秒的紧急治疗以及长期的日常预防和社会关爱,我们完全有能力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减少其带来的危害。让我们珍惜生命,守护健康,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健康社会而努力。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脑梗死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