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婴幼儿成长路上的隐形障碍
一、认识佝偻病
佝偻病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失衡,影响骨骼正常钙化过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在3—18个月的宝宝中更为多见。维生素D的缺乏可由日照不足、摄入不足、吸收或代病因多样。
维生素D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往往以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为主要特征。患者可能表现出惊厥、夜哭、易激惹等症状,这些症状尤其在婴幼儿中更为常见。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多汗、枕秃等体征,这些都是维生素D缺乏症的典型表现。在婴幼儿期,由于缺乏维生素D,骨骼发育受到影响,患者也可能出现方颅、肋骨串珠等体征。而在儿童期,患者可能出现X型腿、O型腿、鸡胸等骨骼畸形,也可能会导致肌无力,运动发育迟缓,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生理功能。佝偻病严重的会影响婴幼儿骨骼发育,可能导致骨骼变形、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后果,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此外,佝偻病还可引发贫血、肺炎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威胁生命。
二、佝偻病的预防策略
孕妇在孕期应注重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母体对钙的需求逐渐增加。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对于骨骼的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孕妇在孕期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据研究显示,孕妇在孕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佝偻病的发生率。
在婴幼儿护理方面,家长应多带孩子晒太阳、参与户外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可以在早晨或傍晚阳光不强烈时进行户外活动,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暴晒和中暑。此外,家长还应注意合理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摄入带来的潜在风险。
除了孕期保健和婴幼儿护理,饮食调整也是预防佝偻病的关键。家长应引导孩子多吃富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同时,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均衡,避免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定期体检是及时发现并干预佝偻病症状的重要手段。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了解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对于已经诊断为佝偻病的孩子,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确保孩子能够早日康复。
对于有佝偻病风险的婴儿和儿童,如早产儿、双胎或多胎、长期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等情况,应早期开始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
三、佝偻病的治疗与康复
1.轻度佝偻病:口服或注射维生素D治疗
对于轻度佝偻病,主要治疗方法是口服或注射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治疗时,医生会建议患者每日口服适量维生素D,简便易行,但需配合足够钙质饮食,如牛奶、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或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钙剂。对于某些吸收能力较差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口服维生素D可能效果不佳。此时,医生可能会选择通过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维生素D。这种方式能够确保药物迅速而有效地进入体内,从而更快地改善病情。
2.重度佝偻病:手术治疗与康复训练
对于重度佝偻病患者,手术治疗是常用方法,旨在矫正骨骼畸形,恢复生理功能和外貌。
手术前,医生会全面检查和评估患者,确定手术方案与风险。手术时,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截骨术、矫形术等方式,以改善病情。手术后,患者需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医生会根据恢复情况制定训练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锻炼和姿势调整。
患儿可能因身体异常感到自卑、焦虑或抑郁。家长和医生应提供关爱和支持,鼓励患儿积极面对疾病,树立信心。
统计数据表明,佝偻病在部分地区的发病率仍然较高。这可能与当地的饮食习惯、预防佝偻病、关注婴幼儿健康成长、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健康、美好的社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