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守护者:冠心病预防与护理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在全球均高居首位。冠心病作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首位。冠心病的发生和进展,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正确的护理方式可以帮助患者纠正不良习惯,改善治疗效果,还可以帮助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预防此病。
下面介绍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及正确护理措施。
一、关注冠心病早期症状
1.心悸:心悸是患者自觉心跳过快伴有心前区不适,特别是中老年人反复发生不明原因的心悸且伴有心前区不适,则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信号。
2.气短:在轻微的体力劳动或上楼时,即感到气促,夜间不能平卧而无其他原因,是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
3.胸痛:不明原因反复出现劳累后胸骨局限性闷胀感,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以缓解,应注意是否为心绞痛。
4.晕厥:晕厥是由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如突然出现晕厥且伴有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等表现,则应高度怀疑冠心病的可能。
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可明确疾病同时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
二、积极预防冠心病
1、戒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应主动戒烟,并且远离二手烟。戒烟困难或者出现严重戒断症状者,可及时向医生求助。
2、限制饮酒次数和饮酒量:长期大量饮高度白酒对心脏、血管、肝脏等脏器的功能有损伤作用。男性每天饮用的酒精量不应超过 25 克,女性不应超过 15 克。
3、减肥: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24者称肥胖症,肥胖可通过促进其他疾病的发生发展而间接影响冠心病。超重或肥胖者,应在饮食控制及加强锻炼的基础上,尽量将体重控制在适当范围内。
4、治疗原发病: 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若不及时治疗可大大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
5、饮食控制:采用低脂肪、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多摄入全谷物、水果和蔬菜。
6、定期锻炼: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改善心脏健康,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7、定期医疗检查:定期检查和维护正常的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8、心理健康和压力管理:采取策略来应对压力,如冥想、放松技巧或心理咨询。确保充足的睡眠。
9、情绪管理:争强好胜、竞争性过强的人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脾气暴躁的人可以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控制情绪的能力。
三、冠心病的一般护理
除了以上提到的预防措施外,冠心病患者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睡眠体位:冠心病患者宜采用头高脚低右侧卧位,可减少心绞痛的发生。若病情严重,已出现心衰,则宜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注意避免左侧卧或俯卧。
2、注意晨醒时刻:心绞痛多发于清晨,因此,冠心病患者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仓促穿衣,而是仰卧5~10分钟,进行心前区和头部的按摩,做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慢慢坐起,再缓缓下床,慢慢穿衣。起床后要及时喝一杯开水,以稀释变稠的血液。
3、注意保暖:冠心病患者吸入冷空气可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同时寒冷刺激使心脏对血液的需要量也增加,两方面共同促使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因此冠心病人在寒流突降,大风聚起时,要注意保暖,出门时最好戴口罩,以防冷空气刺激,避免迎风疾走,以免病情恶化。
4、心理干预:冠心病患者要心平气和、宽以待人。保持平和的情绪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
5、注意饮食:建议患者吃富含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饮食;限制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低脂肪蛋白质来源,如鱼类、豆类、鸡肉等;减少盐(钠)的摄入量以降低血压。
6、运动:患者要养成每日运动的习惯,每次运动约20~60分为宜,可渐进增加。运动时如有任何不舒服应立即休息(必要时先服药)。
7、药物治疗:患者需要随身携带硝化甘油药片,感到胸闷、胸痛时立即舌下含服药片,当服药无效或发病时勿惊慌,应安静休息并及时送医救治。
8、携带医疗小卡:患者需随身携带记录有个人信息的小卡片( 包括紧急联络人、姓名、电话、疾病等),以便紧急情况下,他人可快速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