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血压控制不是“越低越快越好”,6大用药误区与4个特殊场景处理方案

血压控制不是“越低越快越好”,6大用药误区与4个特殊场景处理方案

郏宇扬、许官学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
2025年04月16日 45页 1518 海报 复制链接

在我国乡村地区,高血压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但血压控制达标率不足30%。很多老人因缺乏科学用药知识,存在随意停药、盲目换药、忽视副作用等问题,导致心脑血管意外风险骤增。本文结合乡村实际情况,为老年朋友和家属提供一套通俗易懂的用药指导帮助大家正确管理血压,守护晚年健康。

一、认识高血压:为什么需要终身服药?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健康窃贼”,早期可能毫无症状,但持续的高压会像“高压水枪”一样冲击血管,逐渐损伤心脏、大脑、肾脏和眼睛。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不适时,往往已有器官损害。

关键认知:

1.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目前大部分无法根治,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控制。停药后血压会反弹,反而加重血管损伤。

2.血压控制目标因人而异:普通老年患者建议降至<150/90 mmHg,身体耐受者可降至<140/90 mmHg;合并糖尿病、肾病等需降至<130/80 mmHg(具体遵医嘱)。

3.无症状≠血压正常:定期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每天固定早晚各一次),避免凭感觉判断病情。

二、常用降压药分类及服用要点

常用降压药主要有五大类,每种药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不同,正确服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1.利尿剂:身体里的“抽水机”(如氢氯噻嗪、呋塞米)

适用人群:适合老年高血压、合并水肿或心衰患者,价格便宜。

服用方法:清晨空腹服用(避免夜间起夜),每日一次。

注意事项: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低钾(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可多吃香蕉、橙子等补钾,严重时需就医查血钾;痛风患者慎用。

2.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的“橡皮筋松土机”(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

适用人群:老年高血压首选药,尤其适合合并动脉硬化、心绞痛患者,降压效果强。

服用方法:硝苯地平缓释片需整片吞服,不可嚼碎;氨氯地平可空腹或餐后服,每日一次。

常见副作用:脚踝水肿、面部潮红、牙龈增生,通常不影响健康,严重时可换用其他 CCB 或加用利尿剂。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的“小剪刀”(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适用人群:适合合并糖尿病、肾病、心衰患者,能保护靶器官。

服用方法:卡托普利需餐前1小时服用(食物影响吸收),依那普利可餐后服。

典型副作用:持续性干咳(发生率约 10%),若无法耐受,可换用“沙坦类"药物(ARB,如氯沙坦、缬沙坦)

4.β受体阻滞剂,心脏的“减速带”(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适用人群:适合合并冠心病、心率快(>80 次/分)的患者,能减心率、保护心脏

服用方法:美托洛尔缓释片需整片吞服,不可掰开;晨起或睡前服(心率<55 次/分需停药并就医)

特别提醒:支气管哮喘、严重心动过缓患者禁用,长期用药不可突然停药(易引发心绞痛)。

5.复方制剂,多合一的“工具包”(如复方利血平、硝苯地平复方片)

特点:含多种成分,价格低廉,适合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

注意事项:利血平可能引起抑郁、鼻塞,长期服用需关注情绪变化;成分复杂,换药时需医生指导。

三、避开六大用药误区,别让错误伤害身体

误区 1: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正确做法: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擅自停药会导致血压“过山车“式波动,诱发心梗、脑梗。如需调整方案,必须经医生评估后逐步减量。

误区 2: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正确做法: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压骤降易引发脑缺血(头晕、跌倒),降压应平稳达标(4-12周内降至目标值)。

误区 3:别人用着好的药,自己也能吃

正确做法:高血压用药讲究个体化,年龄、并发症、肝肾功能不同,用药方案也不同。例如,心动过缓者禁用 B 受体阻滞剂,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 ACEI/ARB。

误区 4:迷信“天然降压药偏方”

正确做法:芹菜、醋泡花生等只能辅助调节血压,无法替代药物。偏方可能含未知成分,如某些“神药” 非法之添加硝苯地平,导致血压骤降或耐药。

误区 5:忘记服药就下次加倍补

正确做法:漏服后,若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如超过12小时),直接跳过本次;若时间间隔较长,可补服半之量,切勿加倍(易低血压)。

误区 6:从不监测血压,凭感觉调药

正确做法:建议家庭自备上臂式电子血压计(需定期校准),每周测2-3天,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

四、特殊情况用药:老年人需格外注意

1.多种疾病共存(如高血压+糖尿病)

优先选择 ACEI/ARB(如缬沙坦),既能降压,又能保护肾脏、减少蛋白尿。

避免同时服用多种复方药,定期让医生整理用药清单(减少重复用药)。

2.肝肾功能下降

慎用经肝肾代谢的药物(如地尔硫草),可选择长效、肝肾负担小的氨地平、吲达帕胺。每3-6个月检查肝肾功能、血钾、血糖,及时调整剂量。

3.记忆力差、容易漏服

用分药盒(按早、中、晚标记),设置手机闹钟提醒,家人协助监督。选择每日一次的长效药(如氨氯地平、氯沙坦),避免短效药(需多次服用,依从性差)。

4.冬季血压波动大

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平均升高10-20 mmHg,需增加监测频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临时加药。注意保暖(尤其清晨避免过早外出),起床时“三部曲”:卧床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结语:健康是管出来的

对乡村老年朋友来说,控制高血压不是“吃片药就了事”,而是需要科学用药、规律生活、定期监测和家人支持的“系统工程”。记住:每一次按时服药,都是在为血管“减压”;每一次健康习惯的坚持,都是在为晚年“储福”。让我们一起行动,用耐心和科学,为家中老人筑起抵御高血压的“防护墙”,让夕阳红得更绚烂、更长久。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血压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