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腹股沟的“隐形漏洞”:疝气的奥秘

腹股沟的“隐形漏洞”:疝气的奥秘

阳胜荣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
2025年06月18日 30页 1490 海报 复制链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听说过“疝气”这个词,但对其具体含义和危害却知之甚少。特别是腹股沟疝,作为疝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腹股沟疝的神秘面纱,深入探讨这一“隐形漏洞”的奥秘。

一、腹股沟疝的定义与分类

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是指腹腔内的肠管、网膜等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依据解剖学“肌耻骨孔”的概念,腹股沟疝主要包括斜疝、直疝、股疝等类型。其中,斜疝最为常见,约占腹股沟疝的75%-90%,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较少见,多发于老年男性;股疝则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

二、腹股沟疝的成因

腹股沟疝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腹壁薄弱或缺损、腹内压增高以及先天发育不良等。

1. 腹壁薄弱或缺损:腹股沟区是人体腹壁的一个薄弱区域,随着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和筋膜组织逐渐松弛,形成缺损。此外,手术切口、外伤、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腹壁薄弱或缺损。

2. 腹内压增高:长期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重体力劳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腹内压增高,促使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向腹壁薄弱处突出,形成疝气。

3. 先天发育不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腹股沟区的鞘状突未闭合或闭合不全,出生后可能出现疝气。这种情况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

三、腹股沟疝的症状与危害

腹股沟疝的症状因人而异,但通常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包块。这个包块可能在站立、行走、咳嗽或用力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推送后可回纳腹腔。随着病情的加重,包块可能逐渐增大,并伴有疼痛或不适感。

腹股沟疝的危害不容忽视。如果包块突然不能回纳并伴随剧痛,可能发生嵌顿疝。嵌顿疝可导致肠管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腹股沟疝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

四、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治疗

腹股沟疝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频率以及是否伴有疼痛等,随后进行物理检查,观察包块是否出现及可复性。对于疑似腹股沟疝的患者,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或CT扫描以进一步确诊。

一旦确诊腹股沟疝,应及时就医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成人患者,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手术目的主要是修补腹壁的缺损,防止疝气复发。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等。其中,腹腔镜疝修补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对于一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其腹肌可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可暂不手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进行保守治疗。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暂时缓解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疝带并不能根治腹股沟疝,仅适用于暂时缓解症状或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

五、腹股沟疝的预防措施

预防腹股沟疝的关键在于加强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 加强体育锻炼:通过锻炼增强腹壁肌肉力量,提高腹壁强度。特别是针对腹部和核心肌群的锻炼,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

2.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进行重体力劳动,以减少对腹壁的压迫。同时,要注意休息和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及时治疗增加腹压的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这些疾病会增加腹压,从而增加疝气的风险。因此,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4. 合理饮食: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便秘等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5.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腹壁缺陷。

六、结语

腹股沟疝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但只要了解其成因、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病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关注腹股沟疝的健康问题,守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疝气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