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健康的杀手—中风

健康的杀手—中风

​颜光辉 北流市人民医院
2025年04月16日 48页 2685 海报 复制链接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它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威胁人们健康的大敌。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5年至2019年间,中国共报告了1,354,614例新发脑卒中病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9.52%,出血性脑卒中占20.48%。在死亡病例中,缺血性脑卒中占48.19%,出血性脑卒中占51.81%。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比较高。

中风的分类

中风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栓、脂肪等堵塞,导致大脑部分供血不足,常见的如脑梗。二是出血性脑卒中,因脑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或其周围引发,像脑出血就属于此类。

中风的常见症状

1. 肢体功能异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活动受限,可能会突然跌倒,或出现行走困难、平衡与协调功能丧失。

2. 语言障碍:可出现言语不利、吐字困难、失语,听不懂别人说话或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3. 视觉异常: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可能出现一过性黑矇,或看东西成双影。

4. 头痛呕吐:突发严重头痛,常伴恶心、呕吐,且无明确原因。

5. 眩晕失衡:感到眩晕,看东西天旋地转,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还会出现行走困难、失去平衡能力等情况。

中风的危险因素:

十大危险因素(TOP10):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和营养、饮酒、糖尿病和心理因素。其它还有: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睡眠呼吸紊乱、代谢综合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中风的诱因

诱因是某次突然发病的直接暴露因子,也可以是长期的危险因素。

1、天气变化:中风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是冬季,其次是夏季。冬季比较寒冷,血管容易缩窄,血压容易升高;而夏季天气比较炎热,与水分蒸发有关系,体内水分丢失,相对全身的血容量会减少,血液黏稠,这两种情况下均容易发生中风。现在正是冬季节之时,应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

2、情绪波动过大:所有疾病都来自于情志,情绪状态影响我们的健康。情绪波动过大的时候,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到脑血管,导致脑血管破裂。

3、熬夜与过度劳累:熬夜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睡眠不足,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诱发中风。长期睡眠不足和过度疲劳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4、饮食不当:大量进食高热量、高糖、高脂的食物,同时蔬菜,水果和水的缺乏,会直接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引发中风。

5、吸烟和饮酒:香烟中的烟碱、尼古丁可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同时促进血小板聚集,使血液凝固性和粘稠度增高;而饮酒会引起血管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的张力和通透性改变,诱发脑出血。其它诱因还有运动过于激烈,久坐、便秘、性生活和用力过猛等。

中风的预防措施

1. 控制“三高”:遵医嘱按时服药,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同时注意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带来的风险。

2. 合理饮食:饮食以营养均衡为原则,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叶酸。 

3.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减少动脉硬化发生。

4. 戒烟限酒:尽量戒烟,避免吸烟对血管的损害;饮酒要适量,不酗酒。

5. 心理调节:长期压力大易导致血压升高,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

6.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以便早发现问题早干预。 

中风的急救

若发现身边有人可能中风,要牢记“中风120”。“1”是看一张脸,观察嘴巴是否歪斜;“2”是看两个胳膊,双臂平举时有无一侧肢体不能抬起;“0”是聆听,听患者说话口齿是否清晰。一旦发现符合情况,应立即拨打120,将患者尽量平躺送往有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途中注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留意神志、生命体征等,并告知医生患者病史。

中风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我们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就能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若不幸发病,及时识别与救治,也能为患者争取更好的预后。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中风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