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按摩强脾胃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步入衰退阶段,正气渐弱,脏腑功能出现失调,其中脾胃虚弱尤为显著。脾胃,作为气血生成的源泉,一旦虚弱,便会导致气血化生不足,使老年人易罹患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及便秘等多种慢性疾病。
面对这一挑战,中医外治疗法如穴位按摩、艾灸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老年人调理身体、增强抗病能力的有效手段。这些疗法通过刺激身体局部,调理气血,从而帮助老年人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中医对脾胃虚弱的认知源远流长。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的输布,化生气血,被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升清,喜燥恶湿;胃主受纳、通降,喜润恶燥。二者阴阳相合,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纳运相助,共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脾的病变多表现为运化、升清和统血功能失常,常见证型有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和脾不统血。而胃的病变则主要表现为受纳、和降和腐熟功能障碍,常见证型包括胃气虚、胃阳虚和胃阴虚。脾虚与胃虚常相互影响,导致老年人出现食欲减退、脘胁疼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腹胀便秘等病症。
在腧穴调理方面,公孙、丰隆、脾俞和胃俞等穴位是调理脾胃的重要选择。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能联络沟通胃经,具有健脾化湿、和胃理中的功效。按揉公孙穴,既可改善脾虚症状,又可缓解胃虚问题。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腧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丰隆穴位于肌肉丰满隆起之处,是针灸临床治疗痰湿相关病症的重要穴位。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是谷气隆盛之脉,而丰隆穴凭借其独特的经络属性,具有健脾化痰、和胃宁心的功效。脾俞和胃俞分别是脾和胃的背俞穴,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的慢性虚损性病症,按揉这两穴可显著调理脾胃功能。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在调理脾胃虚寒症状方面同样具有显著效果。艾灸通过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温阳补虚等作用,能够改善老年人的脾胃虚寒症状。在艾灸穴位的选择上,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命门等穴位均可交替选用,这些穴位既能温补脾胃,调理气血,又能补肾益阳,共同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中医外治疗法不仅能够帮助老年人缓解脾胃症状,还能提升其整体健康水平,助力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