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心脏骤停急救: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急救:心肺复苏

国利 任丘康济新图医院心血管内科
2025年04月16日 11页 1671 海报 复制链接

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且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当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血液循环便立即中断,各重要器官迅速缺氧,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降临时,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而心肺复苏(CPR)正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手段。

一、什么是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多由于心律失常所致,常见的有室颤和室速等,导致心脏肌肉收缩失去协调性,无法维持正常的血液泵送功能。当这一过程发生时,大脑、心脏以及其他器官迅速进入缺氧状态。如果不及时干预,短短几分钟内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统计数据显示,心脏骤停后的黄金救治时间仅为4至6分钟,超过这一时间窗,患者的生存几率会显著降低。

二、心肺复苏的意义与基本原理

心肺复苏是一种针对心脏骤停的应急抢救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人工胸外按压和必要时的人工呼吸,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患者寻求专业医疗救治争取宝贵时间。胸外按压通过人为制造心脏收缩,迫使血液流向大脑及其他重要器官,延缓细胞因缺氧而发生不可逆损伤的风险。即便在救援人员尚未到达前,及时的CPR可能就是挽救生命的重要希望。

三、如何识别心脏骤停

当遇到疑似心脏骤停的患者时,应首先注意以下几点:

1.无反应:轻拍患者肩部、呼喊名字均无反应。

2.呼吸异常或停止:患者呼吸急促、断断续续或完全无呼吸,胸部不再随呼吸起伏。

3.脉搏缺失:检查颈动脉颤动或完全没有搏动感。  

一旦确认疑似心脏骤停,救援者应立即采取措施,而不能耽误救治时间,快速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具体情况与位置。

四、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面对心脏骤停患者,CPR的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保安全与检查状况:救助者应先确保现场安全,避免自己也受到伤害。随后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唤,确认其失去意识后迅速检查呼吸和脉搏。如果发现患者没有正常呼吸,便需要立即启动CPR。

2. 立即呼叫急救服务:在现场确认患者心脏骤停后,应第一时间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接线员说明情况和所在地点,并按照指示进行操作等待专业救援。

3. 实施胸外按压 :将患者仰卧于坚固的平面(如地面)上,双手掌根交叠置于胸骨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中点),利用上半身体重垂直向下施压。每次按压要求达到5至6厘米的深度,并以每分钟100至120次的频率进行。确保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这样可以恢复心脏充盈,为下一次按压创造条件。  

4. 配合人工呼吸(视情况而定):如果救援者熟悉口对口人工呼吸技巧,可在每连续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前,需采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患者气道,确保空气能够顺畅进入患者肺部。但如果不具备这一技能,持续进行胸外按压也可产生显著效果,以保持血液循环。

五、注意事项与常见误区

在实施CPR时,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保持节奏和力度均匀:用力不均或频率过快、过慢都可能降低CPR的效果。因此,尽量按照学习时的标准操作进行。  

2.及时更换操作人员:长时间的胸外按压会导致救助者疲劳,为保证连续有效的按压,应争取在条件允许时与他人轮换。  

3.不必担心动作不规范:即使操作过程中存在小瑕疵,及时的救援措施远比等待专业救护更为重要。胸外按压的副作用相对较小,相比于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可以大胆实施。

结语

心脏骤停虽属于高危疾病,但通过及时、科学的心肺复苏操作,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无论是专业医护人员还是普通市民,只要能正确掌握CPR技术,都有可能在关键时刻为生命争取希望。希望这篇科普文能够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激发主动学习急救技能的热情,并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懂得救人的那一份力量。愿每个人都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让科学普及带来更多生的奇迹。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