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困难如何做好康复训练
吞咽困难不仅会对患者正常进食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贫血等健康问题,甚至还会引发食物误吸、肺内感染等问题,且长期吞咽困难的患者也会因为无法正常进食而感觉到难过、情绪低落,甚至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吞咽困难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的重要方式,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训练方式,即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吞咽困难的常见表现
1.进食姿势异常:吞咽障碍的患者常不能维持正常的头位姿势,导致患者出现进食的误吸和下咽后食物的残留。
2.拒食: 临床可见到某些吞咽障碍的患者在进食时采用拒绝进食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摇头不吃、紧闭口唇、食物长时间含于口腔内不下咽以及吐出食物的行为。
3.流涎: 指患者唾液外溢于唇外的现象,出现唾液沿口侧或口唇流下的现象。
4.遗撒: 主要是由于口唇闭合力量的不足,下咽时造成食物向外侧流出的现象。
5.食物残留:食物在下咽后仍有部分存留在口内或下咽的现象。
6.清嗓和呛咳:指进食过程出现出现剧烈咳嗽直至将异物咳出的现象。
7.误吸:指的是食物着患者的气动作被吸入气道的过程,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时,就会出现食物进入气道而没有明显的呛咳现象,称为隐性误吸。
8.梗阻:指的是患者诉说食物卡在咽喉处不能下咽的主观感觉。
二.吞咽困难康复训练措施
(1)口腔浅感觉刺激治疗:吞咽前用冷的喉镜触及前咽弓或用冷冻的棉棒蘸水轻轻的触碰刺激前、后腭弓、软腭、咽后壁以及舌后部。上下共进行20次,使触发吞咽反射区域变得 敏感,强化吞咽反射,然后进行空吞咽动作。通过冷刺激治疗即可提高食块知觉的敏感度,同时还可以刺激吞咽的注意力,减少误咽。但需要注意的是若出现呕吐反射则需要立即停止,避免呛咳、误咽。
(2)口腔深感觉刺激治疗:指导患者伸出舌头,然后左右摆向口角,再用舌尖舔下唇后转舔上唇,最后舌向上按压硬腭,反复训练5分钟,每日进行三次。若患者舌头不能运动则可以用压舌板或匙子再舌部按摩,也可以用纱布将舌缠裹轻轻的在口腔中进行左右口外运动。利用改良振动棒感觉训练可为口腔提供口腔振动感觉刺激,通过振动刺激感觉的传入反射性强化运动传出,改善口腔颜面运动功能。此种训练,在临床训练中未出现不良反应,配合度高、依从性好的患者也可以在家训练。
(3)体位姿势调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将头部放在适当的位置,帮助食物更好的通过喉部、食管,减少食物阻力。此外还可以借助吞咽辅助工具,例如特制的勺子和杯子,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食物摄入量和速度,提高食物安全性和效率。如指导患者以仰卧位使躯干上抬30度,头颈前驱,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减少鼻腔逆流的危险同时也需要减少误咽。对于舌肌和咽肌麻痹患者则可以采取侧方吞咽,将患者头部转向侧部,使食物重力移向健侧,同时患侧梨状隐窝变窄挤出残留物;对于咽期启动延迟患者则可以采取低头吞咽;对于舌根部后推动不足患者择 可以从仰头到点头吞咽,从而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对于咽缩肌无力患者,则可以选择空吞咽和交互吞咽,进食后空吞咽或饮少量水,既能够诱发吞咽反射,又可以去除咽残留物。
(4)食物调整方面: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对患者吞咽困难程度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吞咽困难程度,结合评估结果调整饮食的质地和稠度,或提供更加容易吞咽的软食,避免患者进食过程中出现吞咽困难或加大吞咽阻力。同时要明确好食物入口位置,做好进食准备,保证环境安静、舒适,在为患者喂食时可以先从米糊、鸡蛋羹等食物开始,逐渐的增加烂饭、煮熟萝卜等固定食物,选择一些密度均一不容易松散的食物,在喂食时需要用勺子背部轻压患者舌部刺激吞咽反射,每次需要反复吞咽数次,使食物能够完全的通过咽部,进食后需要喂水冲洗口腔,避免食物残渣导致患者误咽部。
(5)吞咽技术策略:首先需要对口腔段障碍患者行颈、颊部以及咽部的冰按摩 ,颈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和放松运动,对口腔周围的主动和被动以及发音训练;通过体位的调节能预防咽部残留物进入气道,颈部前屈,防止误吸;反复吞咽:除去咽部残留物,一口食物多次吞咽;轮换吞咽:不同形式的食物交替吞咽,有利于去除咽部的残留物,如固体食物和液体食物交替吞咽;健侧吞咽:将食物放入健侧吞咽,增强健侧的吞咽能力,同时带动患侧吞咽;点头样吞咽:头后仰,随后头向前同时做吞咽动作,有利于清除会咽部的食物残留;转头吞咽:左右转头吞咽有利于清除两侧梨状隐窝残留食物;促进吞咽反射手法:通过吞咽肌群的感觉诱发吞咽反射,用手指沿甲状软骨到下颌上下摩擦皮肤;以此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
总之,吞咽困难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以及促进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就需要我们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重新恢复吞咽功能,重拾健康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