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VTE,守护血管健康——护理指南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自身健康越发关注,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这一“隐形杀手”,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VTE包含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常毫无征兆发作,带来巨大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为助大家认识VTE、守护血管健康,本文将详尽介绍其相关知识及护理指南,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1什么是VTE
1.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形成血栓。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引发原因众多,如长时间卧床、久坐不动、手术、创伤、妊娠、肥胖、吸烟、高龄等。这些因素可致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或血管内皮损伤。其症状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温度升高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2肺栓塞(PE)
肺栓塞是由于深静脉内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堵塞血管引起。其症状多样,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晕厥等。肺栓塞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猝死。怀疑肺栓塞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治。肺栓塞危害巨大,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2 VTE的危害
2.1影响生活质量
当患上VTE后,患者的生活往往会受到极大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带来下肢肿胀、疼痛以及皮肤发红、温度升高等症状。这些不适使得患者日常活动受限,无法正常行走、工作。比如上下楼梯变得艰难,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剧。生活自理能力也可能下降,无法进行日常家务劳动。这种身体上的不适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使其产生焦虑情绪,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2.2危及生命安全
VTE中肺栓塞的出现极其凶险,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死亡。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堵塞血管,就会引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晕厥等症状。即使经过及时治疗,部分患者仍可能遗留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影响后续生活。而且,如果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不及时治疗,血栓可能会继续蔓延、脱落,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对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VTE的危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 VTE的预防和护理
3.1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不动,应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比如散步,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在静脉内的淤积。慢跑能增强心肺功能,加快血液流动速度。游泳则是一种全身运动,对身体的负担较小,也能很好地促进血液循环。通过这些运动方式,让身体处于良好的循环状态,降低VTE的发生风险。同时,运动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3.2特殊人群的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是VTE的高风险人群。在手术前,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判断VTE的风险因素。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能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以降低血液的凝固性。还可能使用弹力袜,通过对下肢的外部压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手术后,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即使只是短时间的站立或缓慢行走,也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此外,医护人员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下肢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VTE症状。
3.3早期发现和治疗
如果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等,以明确是否患有VTE。一旦确诊,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取栓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密切配合医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风险。如果出现疑似VTE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让我们共同努力,认识VTE,守护血管健康,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