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老年人用药智慧:如何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用药智慧:如何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徐清华 廊坊市人民医院
2024年08月21日 9页 3406 海报 复制链接

人的一生绕不开“生老病死”四个字,人体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都是自然界中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等都逐渐发生变化,治疗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相互作用也会发生改变,作为同时存在“老”和“病”两个状态的人群,老年人用药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

老年人一人多病的现象较为普遍,用药应更加准确合理,注重个体化,他们常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脏病等慢性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为了维护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保证各个器官系统的合理运转,改善健康状况,医生在设置老年患者的用药方案时,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体内共同使用时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导致药物的效果增强或减弱,或者产生新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多种层面,包括药物的吸收,即一种药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吸收,比如某些药物可能会降低胃酸,从而影响其他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分布即药物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如通过竞争性结合血浆蛋白,从而影响药物的有效浓度;代谢即药物之间可能会互相影响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例如,某些药物可以抑制或诱导肝药酶活性,从而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速度;排泄即药物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肾脏排泄速率,如竞争性抑制药物的肾小管分泌等过程中。效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背景、肝肾功能等,或是的不同剂量和给药途径等都可能造成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患者常因记忆力下降、需服用的药物数量太多易混淆等原因,而导致依从性较差,不能保证自己的用药安全。希望以下用药小窍门能帮助他们合理用药:

1、牢记药品用法用量:不同药物制剂有不同的用法用量,正确用药才能保证药物疗效和用药安全。同种药物不同剂量可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患者应牢记药品用量,避免过量用药;晨起、餐前、餐时、餐后和空腹服药是主要的五类服药时间,掌握每天药物的服用时间顺序,可避免因时间冲突,造成有害相互作用;内服、外用药品要分清,特殊使用方法的药物需加倍注意,如胰岛素需要皮下注射,患者和家属应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和使用方法,避免因使用方式不正确耽误患者病情,损害患者健康。多重慢病的老年患者用药具有复杂性,病情具有多变性,患者缺乏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所以要谨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加、减少、停用药品。家属可以帮助老年患者记录每日用药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巧用服药工具:可以使用周药盒,这种药盒通常设计有七个小格子,分别对应一周七天,每个格子里还可以再分成早、中、晚三个部分,方便老年人分类存放每天需要服用的不同药物。对于记性不好的老人,可以设置多个闹钟来提醒老年人在特定时间服药;对于需要分割的大药片,可以使用药丸分割器来精确分割,避免因药片太大难以吞咽或剂量不准确。

3、正确储存免失效:药品说明书上会注明药物的储存方式,一般涉及储存温度、是否需要避光等方面,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储存药品,若储存不当,药品可能会变质,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性。过期和变质药品不能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应及时清理,坚决不能再服用。

4、掌握正确补服原则:若出现漏服药物现象,切不可在下次服药时加倍服用,以免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正确的做法是按照药品说明书建议补服,一般补服原则为“1/2补服原则”,即若发现漏服的时间是在两次用药间隔1/2时间以内,按原剂量即刻补服,下次服药仍按原时间进行;如果发现漏服时间已超过用药间隔的1/2,则不再补服。

5、饮食与药物相互作用:例如,酒精是最容易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成分之一,服药期间建议老年患者戒酒;葡萄柚能与很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包括常用的降血脂类(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硝苯地平,治疗心律不齐的胺碘酮等,建议所有高龄、慢性病长期服药患者服药期间尽量不要食用葡萄柚。含钙的食物和饮料(如牛奶、奶酪等)可能与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发生螯合反应,影响药物的吸收。而咖啡和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可以增加某些药物(如麻黄素)的心血管作用,同时可能与镇静剂相互作用,影响睡眠。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还有很多,患者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在生活中避免接触会与自己所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食物。

   接下来,我们通过分享2个案例来向大家具体阐述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后果以及合理用药带来的积极改变。

案例一: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后果

案例背景:李先生,60岁,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长期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最近,他因感冒自行购买了一些非处方药来缓解症状。不幸的是,这些非处方药与他正在服用的处方药产生了相互作用,导致血压和血糖控制不佳,出现了头晕、乏力等症状。

后果分析:非处方药中的成分与降压药和降糖药发生了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效果减弱,进而影响了原本稳定的血压和血糖控制。这次事件提醒我们,在使用非处方药时必须谨慎,尤其是与正在服用的处方药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情况下。

警示意义:本案例强调了药物相互作用的危害,提醒患者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尤其是非处方药,都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避免潜在的相互作用风险。

案例二:合理用药带来的积极改变

案例背景:王女士,65岁,患有慢性胃炎多年,长期服用胃药。经过医生的详细咨询和检查,她被发现同时患有轻度抑郁症。医生建议她除了继续服用胃药外,还需要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并辅以抗抑郁药物治疗。

积极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合理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王女士的胃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她的抑郁情绪也有所缓解。她表示,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辅助治疗。

案例启示:这个案例展示了合理用药与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对于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的积极作用。通过正确的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希望更多的患者以及家属了解到,老年人用药需谨慎,合理用药很重要,我们要关注老年人用药安全,积极避免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存在任何疑问切忌凭个人经验解决,应及时到医院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老年人用药药物相互作用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