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失眠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带您解决难缠烦恼

失眠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带您解决难缠烦恼

徐燕莉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史家镇中心卫生院
2025年04月23日 15页 2376 海报 复制链接

众多人士常面临夜间难以入眠与清晨难以觉醒的困扰,这一普遍性难题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约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期遭受失眠困扰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消化系统紊乱及认知功能减退等问题。睡眠不足会剥夺对大脑机能与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会逐渐累且加剧潜在的健康风险。所以如何有效的改善睡眠本文将带您一一了解。

1. 西医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当前针对失眠症的临床治疗,药物选项有苯二氮䓬类药物、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以及具备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等多样选择。但长期依赖这些药物可能会引发药物耐受性问题且在中断治疗后,患者症状可能出现复发。因此务必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采取科学合理的用药策略,即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原则实施间歇性给药,并力求短期使用。在调整药物剂量或终止治疗时要采取渐进方式,以确保安全过渡。

(2)心理治疗

通过放松训练、睡眠卫生教育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睡眠环境等,改善失眠症状。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解焦虑情绪。睡眠卫生教育着重改善睡眠环境如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

(3)认知治疗

主要包括睡眠限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等,这些方法通过限制患者在床上的时间、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等方式来改善失眠症状。睡眠限制疗法主要是减少患者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刺激控制疗法要求患者在有睡意时才上床,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

2. 中医治疗方法

(1)饮食调理

在日常饮食生活中众多食材具备滋养心脏、安定神志、强健脾胃及促进睡眠的功效。如百合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材料能够有效清心除烦、安神助眠,将其融入粥品或汤羹中对缓解阴虚火旺引发的失眠症状具有辅助疗效。莲子以其养心安神、健脾固肠的特性,与红枣、桂圆搭配煮粥,尤为适宜心脾功能不足导致的失眠患者。针对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建议减少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品的摄入,并控制晚餐食量,避免过饱,以维护良好的睡眠质量。

(2)按摩疗法

日常进行头部、足底及耳部的按摩并结合特定穴位的按揉,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每晚就寝前采用指腹轻柔地在头顶百会穴上施加压力,持续2至3分钟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睡前将双脚浸泡于温热的水中约10至15分钟,之后针对足底涌泉穴进行适度按揉不仅能够激发肾气还能平衡体内阴阳,达到滋阴清热的效果进一步优化睡眠状态。

(3)针灸疗法

精准刺激百会、神门、三阴交、太冲及安眠穴等中医特定穴位可以有效调和人体内部的气血循环、经络流通以及脏腑机能,进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此过程需由具备专业资质的中医医师执行,他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与体质特征,审慎地选用恰当的针灸技法,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4)中药调理

选用具有安神定志、疏肝解郁、补肾安神等功效的中药如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等,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症状。酸枣仁汤是中医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之一,由酸枣仁、川芎、茯苓、甘草等组成具有养血滋阴、宁心安神的功效。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人参归脾丸等药物也是中医治疗失眠的常用方剂。

3.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1)辨证与辨病结合

在综合医疗实践中倡导将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施治相结合,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针对焦虑性失眠病例先依据西医标准确立诊断,并融入中医理念,依据具体证候选用疏肝或养心的中药调治。

(2)药物与非药物结合

强调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的并用,如结合中药贴敷、针灸及推拿等手段减轻药物依赖,降低副作用。

(3)短期与长期结合

西医药物迅速缓解急性期症状而中医可以长远调理脏腑功能,两者相辅相成既确保短期内的疗效,又促进患者的长期康复。

中西医结合的调理方法,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症状并提高睡眠质量。同时失眠患者也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调理和养护以促进睡眠的恢复和稳定。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失眠中西医结合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