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护理】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之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当中,心肌梗死作为最常见的急性冠脉事件之一,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心肌梗死发生后,及时有效的救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而后续的康复护理则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1.镇痛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
患者需严格遵守绝对卧床休息的原则,这意味着除必要的生理活动如进食、排便外,应避免任何形式的体力活动,包括翻身、坐起等,以减少心肌耗氧量,为受损心肌提供宝贵的恢复时间。
(2)药物镇痛
针对疼痛难忍的患者,临床常用小剂量的吗啡或杜冷丁通过静脉注射给予,这些药物以其强效的镇痛作用,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胸痛症状,同时还可以遵医嘱给予地西泮等镇静药物,减轻因疼痛引发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2. 给氧护理
(1)鼻导管给氧
通过鼻导管将氧气以4-6升/分钟的流量送入患者鼻腔,直接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有助于改善心肌供氧不足的情况,这种方式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是日常护理和康复期常用的给氧手段。
(2)面罩给氧
对于需要更高浓度氧气的患者,面罩给氧是更为合适的选择,面罩给氧将氧气以6-8升/分钟的流量通过面罩送入患者的鼻腔和口腔,确保患者能够吸入充足的氧气。另外,在极少数情况下,当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危急情况时,需要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3. 生命体征监测
在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中,精准而细致的生命体征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可用先进的心电监护设备,持续跟踪患者的心率与心律变化,确保每一次心跳都在医疗团队的严密监控之下,同时,每小时记录一次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及尿量数据。此外,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患者的面色,留意是否有异常潮红或苍白,这些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间接信号,以及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4.用药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需坚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这是康复护理中的基石,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同时,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是心肌梗死患者不可或缺的药物,它们不仅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还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用药护理过程中,患者及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医嘱,不随意停药和换药,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5.卫生护理
病房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日至少两次,以及使用消毒液对地面、桌面、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进行擦拭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鼓励患者保持身体清洁,勤换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6.饮食护理
以优质蛋白、少油、少糖、少盐的清淡饮食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还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避免过饱过饥,减轻心脏负担。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不要让患者吸烟饮酒,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7.休息与运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并在心脏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训练,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8.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增强患者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