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结核作战计划:创新防控措施大公开!

结核作战计划:创新防控措施大公开!

韦义文 上林县人民医院
2025年06月18日 11页 2006 海报 复制链接

结核病,这个古老而顽固的传染病,至今仍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约四分之一人口感染结核杆菌,每年新增患者数以百万计。在我国,结核病防控形势同样严峻。不过,随着医学进步与科研发展,一系列创新防控措施正逐步构建起坚固防线,为终结结核病流行带来希望。

强化主动筛查,让结核无处遁形

早期发现是防控结核病的关键,传统被动发现患者方式,依赖患者出现症状后主动就医,往往导致病情延误,且大量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患者难以被及时察觉,成为隐匿传染源,如今,主动筛查策略强势登场。

在重点人群筛查方面,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首当其冲,因为与患者近距离频繁接触,感染风险极高,对这部分人群主动开展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能快速揪出潜在感染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患结核病风险比常人高数十倍,定期筛查必不可少,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低下群体,也是筛查重点对象,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医护人员上门或设立集中筛查点,为老年人进行免费胸片检查等,大大提高了患者发现率。

重点场所筛查同样不容忽视,学校人员高度密集,一旦有结核病传播,极易引发聚集性疫情,因此,新生入学、教职员工入职及定期体检中,结核病检查已成必查项目,监管场所、社会福利机构、工矿企业等也纷纷跟进。

结核作战计划:创新防控措施大公开!

新技术在筛查中也大显身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GeneXpert,能快速精准检测出结核杆菌及耐药基因,相比传统痰涂片检查,阳性检出率大幅提升,且检测时间从数天缩短至两小时左右。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对胸片、CT影像进行快速分析,识别可疑病变,为医生诊断提供有力参考,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筛查效率与准确性。

预防性治疗,筑牢健康“前哨”

结核潜伏感染人群是结核病的潜在后备军,约5%-10%的潜伏感染者会在一生中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而对他们实施预防性治疗,能实现60%-90%的保护效果,从源头上减少传染源。   药物预防性治疗方案多样,对无活动性结核病变且符合条件的潜伏感染者,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单药或联合用药,疗程数月不等,不过,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确保安全。免疫预防性治疗崭露头角,如母牛分枝杆菌疫苗接种,疗程短、安全性好、无肝毒性,不会导致耐药,在社区门诊即可开展,为潜伏感染人群提供了新选择。

优化服务体系,打造防控“高速路”

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是核心,城市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明确了各级防治机构职责。疾控机构负责疫情监测、防控策略制定与指导;医疗机构承担患者诊断、治疗重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患者健康管理、随访等工作,三者紧密配合,提升分级诊疗和防治服务质量。

各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配备先进诊疗设备,如结核菌快速培养仪、耐药基因检测设备等;加强人才培养,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结核病诊疗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同时,强化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信息监测协同,将结核病防治纳入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患者信息实时共享,医生能及时了解患者诊疗进展、随访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也方便疾控机构精准开展疫情监测与防控措施制定。

多部门协作,汇聚防控合力

结核病防控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多部门携手共进。卫生健康部门统筹协调,优化防治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监管与技术指导,组织开展防控工作培训与宣传。教育部门严格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包括新生入学、教职员工体检筛查,校园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以及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等,守护师生健康。

创新防控措施正为结核病防治注入强大动力,但我们仍需清醒认识到,终结结核病流行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努力,持续推进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让结核病不再成为人类健康的“绊脚石”。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结核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