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肺”常重要!肺结核患者如何居家护理?

“肺”常重要!肺结核患者如何居家护理?

黄婧 临武县人民医院
2024年07月31日 60页 4573 海报 复制链接

结核病又叫痨病,是全球致命的传染病之一,每年有上百万人因结核病而死亡,一度让人们谈“痨”色变。我国也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发病人数居全球第二,近年来耐药结核病患者不断增加,增加了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难度。本文将普及肺结核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肺结核患者的居家护理措施,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什么是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这种疾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或痰培养阳性的患者,即在痰液当中能够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的这些患者。对于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艾滋病、糖尿病患者等,因为其免疫力低下,更容易被感染。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患者常有午后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失调等表现。

2.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是最常见的症状,1/3到1/2的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

3.肺外症状:当病变累积胸膜时,患者可出现胸痛,并随着呼吸或咳嗽加重,还可能出现肺外其他脏器的感染如:肠结核、肾结核等。

总之肺结核表现多样化,每个人表现可以不同。有上述症状或肺结核患者接触史,建议早期到医院就诊。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这是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唱歌时,会将含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导致感染肺结核。

2.接触传播:近距离接触肺结核患者,尤其是与活动性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共同工作、学习的人,可能导致感染。此外,接触患者使用过的衣物、床上用品、餐具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3.消化道传播:结核病菌可以通过食物或水传播。例如,如果食物或水源被结核病菌污染,食用或饮用后可能导致感染。

国家对肺结核患者免费政策

国家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费用实行减免政策,对咳嗽、咳痰超过两周的可疑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查痰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对传染病肺结核患者提供部分免费的抗结核药品。

肺结核患者的居家护理

1. 隔离和防护:肺结核患者应尽量单独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并避免与家人或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患者及其他家庭成员均应佩戴口罩,以减少病原体传播。

2.环境和卫生: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要定期清洁和消毒患者使用的器具、衣物、被褥等物品。同时,勤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关键步骤,患者和家庭成员应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3.饮食和营养:为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非常重要。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加摄入豆类、坚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物。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咖啡和酒精等。

4.检查及药物治疗:

肺结核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一般疗程在6-8个月,因为药物治疗周期通常较长,可能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时间。患者和家庭成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服药情况,并确保药物按时和正确地服用。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了健康,同时又保护了家人。肺结核患者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一旦耐药,治愈率非常低,且费用很高,传染性强。

5.复查监测: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评估抗结核治疗的效果以及是否出现了其他的不良反应至关重要。家人要关爱患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监督患者按时服药,按时带患者到医院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如何预防肺结核

1.避免与肺结核患者接触,因为接触到肺结核的患者有可能会吸入呼吸道内结核菌,从而导致肺结核的发病。

2.注意居住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3.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必须出行时,建议加强个人防护,比如通过佩戴口罩等方式,也有助于预防结核菌的吸入,预防肺结核的发病。

4.积极提高自身免疫力,肺结核是否发病与吸入呼吸道内的结核菌量有关,同时与机体免疫力也有密切的关系,自身免疫力较强则不容易得病,所以需要均衡营养、适当做体育锻炼以及规律的作息等,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5.接种疫苗:初生婴儿按照时间和要求进行卡介苗预防接种。

总之,在面对肺结核这一挑战时,我们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的治疗,更要重视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过程。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帮助肺结核患者积极战胜病魔,重拾健康的生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肺结核护理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