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知识科普系列之静脉全身麻醉知多少
我们都知道,做手术的过程中,麻醉时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面对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时,很多人都会对麻醉以及手术产生恐惧、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大家缺乏对麻醉的认知。因此,我们对麻醉知识进行了如下报道。
1.麻醉常识
麻醉就是指通过利用药物或是其他方式促使患者身体的局部或者整体在一定时间内失去知觉,最终实现无痛治疗。从原则上来说,麻醉是适合所有手术与有创检查的医疗手段,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其是否能够实施麻醉,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在为患者实施麻醉之后,必须要对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疼痛情况进行监测,观察患者在实施麻醉之后是否出现并发症等不良情况。
2.什么是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麻醉方式,主要是指通过利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以及吸入等方式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抑制,促使患者暂时丧失意识,并且达到全身无痛的效果,为实施手术创造条件。以给药方式为标准,可将全身麻醉划分为吸入麻醉、复合麻醉以及静脉麻醉等。
吸入麻醉:吸入麻醉主要是指经呼吸道让患者吸入七氟烷等麻醉类药物,实现全身麻醉效果,该方式麻醉诱导以及苏醒较快,具有较强的可控性;
复合麻醉:主要是指同时利用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或是麻醉技术,该麻醉方式结合了多重麻醉手段的优势;
静脉麻醉:静脉麻醉主要是指利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为患者注射丙泊酚等麻醉类药物,促使麻醉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在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该麻醉方式对呼吸道无刺激,镇痛效果不强,肌松效果差,常用于麻醉诱导或短小手术。
3.静脉全身麻醉
首先,麻醉前准备。麻醉医生需对患者进行术前化验,并采集麻醉专项病史,包括心脏病、肝肾疾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准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并对患者麻醉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消除患者的疑惑,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告知患者麻醉前禁食禁饮,避免术中、术后呕吐误吸,引发不良事件。
其次,麻醉过程。根据手术准备相应的麻醉药械,包括麻醉药物、麻醉剂、监护仪、应急药械等;麻醉医师、手术医师以及手术室护士需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仔细核对,确保手术正确性;患者充分吸氧之后,麻醉医生静脉推注的方式给予患者镇痛、镇静药物,做好麻醉诱导;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对麻醉药物剂量进行调整,确保手术安全实施;术后麻醉药物代谢排除后,患者自然苏醒。
最后,麻醉恢复。患者需留院进行观察,遵医嘱进食,经评估后达到离院标准,患者方可离院。
4.全麻会影响智力吗?
关于我们经常听到的“麻醉会影响智力”的正确性,可以很明确的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麻醉药通畅是短效且可逆的对大脑产生作用,当患者手术结束后清醒时,体内的麻醉药物已经基本代谢完成,排除体外了。
5.手术前为什么需要禁食禁饮呢?
当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实施深度麻醉或深度镇静干预后,人体的吞咽反射以及呛咳反射都会有所减弱,极易导致麻醉后我们胃部食物残渣以及胃酸反流,有可能造成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不同的手术种类,其选择的麻醉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禁食禁饮时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严格遵照医嘱禁食禁饮,确保麻醉安全。一般来说,建议手术前8小时禁食,手术前4小时禁饮;如果患者需要在手术前服药,可在术前2小时服用少量清水用药。
在手术以及有创检查中,麻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麻醉主要可以分为全身麻醉以及局部麻醉两种方式,静脉全身麻醉具有效力强、起效快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但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手术类型以及麻醉需求等众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并控制麻醉药物用量,确保麻醉质量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