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慢阻肺中西医科普知识吗?
1 慢阻肺的西医认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这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进行性发展,它的发生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随着病情反复发作、急性加重,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出现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确切病因不清楚,与慢性支气管炎相似,可能是多种环境因素与机体自身因素长期相互作用有关。一般认为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与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类。
2 慢阻肺的中医认知
慢阻肺疾病属于呼吸道疾病,通常在中医上认为,慢阻肺疾病的产生与人体中的脾、肺、肾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体中的脾、肺、肾三大脏器受损之后,会引发慢阻肺疾病的产生。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调理和治疗人体中的脾、肺、肾,进一步提升人的身体素质,这样会使得慢阻肺疾病的发病率降低,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和,使得患者快速治愈。
3慢阻肺的西医治疗
3.1西医药物治疗
在慢阻肺患者治疗过程中,西医主张采用药物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期间,常用的慢阻肺治疗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以及祛痰药物等。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结合此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帮助其实现对于临床症状的充分缓解。祛痰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合理实现,对于痰液的充分溶解,其有利于帮助患者实现对于痰液的有效咳出,对于呼吸道通畅性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3.2呼吸支持治疗
在临床过程中,医疗人员在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视患者情况引导其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实践表明,通过氧疗工作的合理开展,医疗人员可以帮助患者通过呼吸支持的方式有效实现对于氧气的充分摄取,对于患者机体血氧供给需求的充分满足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患者体内酸碱平衡问题的合理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3外科手术治疗
在临床过程中,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极重度慢阻肺患者。在手术类型选择方面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肺大疱切除术、肺移植术以及肺减容手术。
4慢阻肺的中医治疗
4.1缓解期的中西医治疗
对于慢阻肺缓解期,一般运用中药治疗,在实施治疗前,需运用西医中的X射线对胸片进行拍摄,再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中医认为,慢阻肺缓解期可分为肺脾肾虚类和肺脾气虚类,肺脾肾虚类慢阻肺患者,其主要表现为畏寒、胸闷、出冷汗、气喘、憋气、舌淡脉细、呼吸急促等,可让其服用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具有健脾益肾、纳气温阳的功效,该丸剂由以下中草药组成:淮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附子、肉桂、泽泻、熟地黄等,以上药物需使用清水进行煎煮,将药汁分为3份,分别于早中晚服用。而肺脾气虚类慢阻肺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胸闷、气短心慌、舌淡脉细等,可运用具有降气平喘、纳肾补肺功效的补肺汤给予治疗,补肺汤中的药材有五味子、黄芪、白术、熟地黄、党参、桑白皮、紫菀、远志等,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加减治疗,例如患者伴随气虚血瘀症状,可加入泽兰、丹参、红花等中草药,能够化瘀活血、增强治疗效果。
4.2急性发作期的中西医治疗
若患者属于急性发作期,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时,需先应用西药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改善患者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也要解痉平喘,使患者呼吸顺畅。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干预,若患者伴随心力衰竭,需应用利尿强心剂、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再加入具有祛痰、利气、清肃的中医治疗。中医将慢阻肺急性发作期分为阳虚水泛型、痰热郁肺型以及痰浊壅肺型。其中阳虚水泛型慢阻肺的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心悸、痰液清稀、恶心、畏寒、苔白等,可给予其具有利水化饮、温肾健脾作用的中草药治疗,比如真武汤五苓散,里面有甘草、茯苓、泽泻、猪苓、桂枝、附子、生姜等中草药。痰热郁肺型慢阻肺患者的症状为胸闷、咳嗽、口渴、痰黄、大便干结、气促、烦躁等,可运用具有平喘、化痰、清肺以及降逆作用的中草药,例如温经汤药剂,里面有冬瓜仁、桃仁、杏仁、桔梗等药材,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治疗,若患者伤津痰热、口干舌燥,可加入如之母、天花粉以清热生津;若患者喘息痰鸣,可加入地龙、葶苈子、射干以泻肺平喘;若患者痰液较少且粘稠,需加入鱼腥草以起到清热化痰的作用;痰浊壅肺型慢阻肺患者会出现舌淡苔厚、全身乏力、气短、咳嗽、痰液清稀等症状,需给予其具有健脾益肺、降气化痰功效的药方,比如由陈皮、竹茹、甘草、五味子、麻黄、茯苓、杏仁等中草药组成的药方,用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