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专家解析饮食、肥胖与血糖的关系 如何让糖尿病基因冬眠
目前,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约每10个成年人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最近《俄罗斯报》采访了俄罗斯著名内分泌专家瓦连京·法捷耶夫,他讲述了自己对抗糖尿病基因的故事。我的曾祖母生于1901年,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内战,有三个孩子和十多个孙子。她没得过糖尿病。她的儿子,上世纪末在高龄状况下患上了糖尿病。我叔叔则在更年轻时
目前,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约每10个成年人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最近《俄罗斯报》采访了俄罗斯著名内分泌专家瓦连京·法捷耶夫,他讲述了自己对抗糖尿病基因的故事。我的曾祖母生于1901年,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内战,有三个孩子和十多个孙子。她没得过糖尿病。她的儿子,上世纪末在高龄状况下患上了糖尿病。我叔叔则在更年轻时
我国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逐年递增,18岁以上人群中,4个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8个人中就有一个。肾脏病,被忽视的“沉默杀手”,而护肾要做到“两要”,即要控制血压、要控制血糖。由此可见,高血压、糖尿病与肾脏病息息相关,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肾脏正在遭受无形的威胁。高血压:肾脏的“压力刺客”高血压对肾脏的威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的作用受阻,导致血糖调节失衡。如果糖尿病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合理使用药物管理糖尿病,帮助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是患者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那糖尿病患者应如何用药呢?糖尿病药物的种类对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治
糖尿病正在悄然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高血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长期控制不佳,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造成损害,引发各种并发症。好消息是,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我们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的蛛丝马迹,精准把控健康防线,守护甜蜜生活。为什么要进行糖尿病相关检查?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患上了糖尿病。等到出现明显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核心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升高,病因涉及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依赖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但由于副作用、耐受性以及患者长期依从性等问题,人们开始关注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潜力。中药是否真正能够降糖?它有哪些科学依据?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与理论支撑早在《黄帝内经》中,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存在极大的威胁。在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糖尿病治疗方案得到创新、优化,许多治疗措施对控制血糖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为防治糖尿病提供了有力支持。对此,以下则带大家了解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1.中医视角对糖尿病的理论认知对于糖尿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不仅会导致口渴、多尿、疲乏等不适症状,更会悄悄损害我们的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眼睛等重要器官,诱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但是,糖尿病并非不可控制!除了医生开具的药物治疗方案,积极主动的日常护理更是控糖防病的关键所在。一、饮食管理“病从口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
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中,“无糖食品” 常被视为 “安全选项”,许多人认为只要标有“无糖”字样,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食用。然而,这种认知背后隐藏着诸多误区,不当食用不仅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还会影响整体病情控制。一、“无糖” 的真相:并非完全不含糖,更不等于低热量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规定,“无糖食品”指每 100 克或 100 毫
糖尿病,作为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目前全球约有超过5亿人患有糖尿病,而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虽然目前尚不能根治,但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控制,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本文将从饮食管理优化、药物治疗升级、智能设备辅助等
糖尿病如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健康的“无声杀手”。我国2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已达2.33亿人,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1人患病。更惊人的是,2005年到2023年,患者数激增163.36%,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从7.53%飙至13.67%,相当于每10年翻一番。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深入了解糖尿病知识,掌握科学预防与管理方法,已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所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患者数量持续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了严重的医疗负担。随着临床对糖尿病研究得越发深入以及中医治疗技术的持续推广,糖尿病治疗中我国创新性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发挥中西医的不同优势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控制效果。1.中西医眼中的糖尿病(1)西医:胰岛素异常和代谢
在中医典籍里,糖尿病被称为“消渴”,因患者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的典型症状得名。《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认为它是身体阴阳失衡、气血津液紊乱的全身性问题,从中医视角理解消渴,能为现代糖尿病管理提供独特思路。一、阴虚燥热:消渴的核心病机中医认为,消渴的根源在于“阴虚燥热”,就像体内有“无形之火” 持续消耗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