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补气之王你用对了吗?
清晨的一杯黄芪水,是许多养生人士开启一天的方式。这味有着“补气之王”美誉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被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中,李时珍更是在《本草纲目》中盛赞其为“补药之长”。然而,这味看似温和的补气良药,若使用不当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今天就让我们细细道来黄芪的正确使用之道。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其补气之功犹如给身体注入一股温和的阳气。对于平日说话气短、爬楼易喘、容易感冒的人群来说,黄芪就像一位贴心的老友,能慢慢补足亏虚的正气。现代研究也发现,黄芪中含有的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等成分,确实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等多重功效。那些术后体虚、产后乏力,或是换季就容易感冒的朋友,适当服用黄芪制品往往能感受到明显的改善。
然而,再好的药材也讲究一个“对症下药”。那些经常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的阴虚体质者,或是正处在感冒发热期间的人群,服用黄芪反而可能加重不适。高血压患者也需要特别注意,因为黄芪的升阳之性可能会让血压产生波动。即便是适合服用黄芪的人群,也要注意用量和配伍。比如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在黄芪中加入少许麦冬;气血两虚者,搭配当归效果更佳。
日常生活中,黄芪的用法多种多样。最简单的莫过于黄芪泡水,取5~10片黄芪,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若是想要更温和的补益效果,不妨试试黄芪粥:取黄芪30克煎汁,再用这个药汁来煮粥,既能补气又不会过于温燥。对于体质虚寒的朋友,黄芪红枣茶是个不错的选择,只需黄芪15克配上几颗去核红枣,煮水饮用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初次服用黄芪最好从小剂量开始,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选购黄芪时,要特别注意药材质量。优质的黄芪切片应该呈现出淡黄色,断面有放射状的纹理,闻起来有淡淡的豆腥味。那些颜色过于惨白,或是闻起来有刺鼻酸味的,很可能是经过硫磺熏制的劣质品,一定要避免购买。
记得去年有位读者来信,说自己连续服用黄芪一个月后反而出现了口腔溃疡、便秘等症状。仔细询问才发现,他本就是阴虚火旺的体质,又长期大量服用黄芪,这才出现了上火反应。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再好的补药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黄芪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对了是养生良药,用错了反而可能成为健康的绊脚石。建议大家在服用前,最好先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毕竟,养生之道,贵在平衡。(本文所述方剂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支持专家:圣方园中医馆医生 李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