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肺话连篇:你的呼吸系统正在经历什么?

肺话连篇:你的呼吸系统正在经历什么?

郑方鹏 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
2025年06月18日 24页 1008 海报 复制链接

咳嗽不停、呼吸急促、总觉得气不够用……当这些症状出现时,你是否想过,这可能是肺部发出的“求救信号”?我们的呼吸系统每天要处理约1万升空气,持续为身体输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然而,环境污染、吸烟、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正威胁着它的健康。从基础工作原理到肺癌形成机制,让我们一起读懂肺部的“语言”,守护呼吸健康。

一、呼吸系统:人体的“空气净化站” 如何运转?

呼吸系统犹如一座精密的“空气净化站”,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构成,各部分分工明确,协同运作。空气首先通过鼻腔,鼻毛过滤掉灰尘、颗粒等大杂质,黏膜则温暖并湿润空气;随后,空气经过咽喉进入气管,气管分支为左右主支气管,再逐级细分,宛如倒置的大树枝干,最终形成数百万个肺泡。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关键场所,其壁薄如纸,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周围环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当我们吸气时,氧气穿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被运往全身;呼气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则从血液进入肺泡,排出体外。这一过程每秒约进行20次,昼夜不息,为生命活动提供持续动力。在正常情况下,呼吸系统具备自我清洁和修复功能,气管内壁的纤毛如同刷子一般,将黏液和灰尘向上推送,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而肺泡表面的免疫细胞则时刻准备抵御病菌的入侵。

二、肺癌:沉默的杀手如何“悄然成型”?

肺癌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不良因素刺激下,肺部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元凶,烟草燃烧产生的焦油、尼古丁、苯并芘等70多种致癌物,会直接损伤支气管和肺泡细胞的DNA。数据显示,长期吸烟者患肺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10 - 20倍;二手烟、三手烟同样具有致癌性,非吸烟女性因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患癌风险显著上升。

除吸烟外,空气污染(如PM2.5、工业废气)、职业暴露(石棉、砷、铬等化学物质)、肺部慢性疾病(肺结核、肺纤维化)、遗传因素等,也会增加肺癌发生概率。当肺部细胞 DNA 受损后,细胞的生长调控机制被破坏,原本有序分裂的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增殖,形成肿瘤。初期,肿瘤细胞在肺部“潜伏”,难以察觉;随着肿瘤增大或转移,会压迫周围组织,引发一系列症状。

三、读懂肺的“求救信号”,警惕早期病变

肺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常被误诊为普通呼吸道疾病,但细致观察仍能发现一些迹象。若出现持续2~3周以上的刺激性干咳,且药物治疗无效,可能是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所致;痰中带血或咯血,则提示肿瘤侵犯血管;反复在同一部位出现的肺炎和发热,可能是肿瘤堵塞气道引发的肺部感染。

此外,不明原因的气短、胸痛(常表现为隐痛或钝痛,随呼吸加剧)、声音嘶哑(由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引起)、体重骤降等症状,也可能是肺癌的警示信号。值得注意的是,约20%的肺癌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因此定期体检显得尤为重要。低剂量螺旋CT是筛查早期肺癌的“利器”,能够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微小病灶,其敏感性远高于X光检查。

四、科学护肺,从日常生活做起

戒烟是预防肺癌的首要措施。戒烟10年后,患癌风险可降至吸烟者的一半。同时,应避免吸入二手烟,雾霾天佩戴N95口罩,以减少空气污染暴露。在厨房安装强力抽油烟机,避免高温油炸和爆炒产生的油烟。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务必做好防护措施,并定期进行体检。

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养护肺部。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的蔬果(如橙子、胡萝卜、西兰花),有助于抗氧化。白色食物(如百合、银耳、山药)入肺经,能滋阴润肺。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可增强肺活量,提升肺部功能。此外,练习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天坚持10~15分钟,能有效锻炼呼吸肌,改善气体交换效率。

我们的呼吸系统夜以继日地坚守岗位,为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高度警惕肺癌风险、敏锐捕捉身体发出的信号,是维护肺部健康的关键所在。从戒烟、防护措施、饮食调理、科学运动等细节着手,让我们以切实行动回应肺部的“心声”,摆脱呼吸疾病的困扰,尽情享受自由顺畅的呼吸。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呼吸系统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