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脾胃虚弱没那么简单,中医帮你护理好各种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没那么简单,中医帮你护理好各种脾胃虚弱!

钟春燕 钟山县中医院
2025年05月28日 15页 875 海报 复制链接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常把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精神萎靡等不适归咎于“脾胃不好”。但脾胃虚弱并非单一病症,其背后藏着复杂的中医理论与多种分型。从中医角度看,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胃功能失调,全身健康都会受到影响。了解脾胃虚弱的不同类型及对应的中医护理方法,才能精准调理,重拾健康活力。

一、追根溯源:脾胃虚弱从何而来?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与饮食、生活习惯、情志等因素密切相关。长期暴饮暴食、过食生冷油腻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损伤脾胃阳气。比如,年轻人常吃的冰淇淋、冰镇饮料,虽能带来一时清凉,却易使脾胃受寒,导致运化功能减弱。过度劳累、缺乏运动,也会使脾胃之气得不到滋养,进而变得虚弱。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情绪,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造成脾胃虚弱。像现代职场人士,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情绪紧张,就容易出现胃痛、胃胀等脾胃不适症状。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肠炎等,也会逐渐耗伤脾胃之气,引发脾胃虚弱。

二、辨明类型:脾胃虚弱的不同面孔

1.脾气虚

脾气虚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肢体倦怠,气短懒言。患者大便溏稀,不成形,稍微吃油腻食物就会腹泻。舌淡苔白,脉虚弱。这是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减退,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吸收和输布所致。

2.脾阳虚

脾阳虚在脾气虚的基础上,伴有虚寒症状。患者除了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外,还会感觉腹部冷痛,得温得按则减,四肢不温,尤其在冬季或吃生冷食物后,症状会明显加重。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这是因为脾阳不足,温煦功能减弱,阴寒内生。

3.胃阴虚

胃阴虚患者常有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症状。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这是由于胃阴亏虚,胃失濡润和降,虚热内生所致。

4.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为主要特点。患者胃脘部隐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三、中医护理:对症调理脾胃虚弱

1.饮食调理

饮食是调理脾胃的关键。对于脾气虚患者,可多食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等。山药薏米粥就是不错的选择,将山药、薏米、粳米一起煮粥,具有健脾祛湿、益气和胃的功效。

脾阳虚患者宜吃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桂圆、生姜等。生姜羊肉汤能温中健脾,驱寒暖胃,适合脾阳虚患者食用。胃阴虚患者则要多吃滋养胃阴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梨等。百合银耳羹有滋阴润燥、养胃生津的作用。所有脾胃虚弱患者都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减轻脾胃负担。

2.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也是中医调理脾胃的有效方法。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每天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能起到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作用。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是胃经募穴。按摩中脘穴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患者可仰卧位,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中脘穴,每次5-10分钟。脾俞穴、胃俞穴等穴位也对调理脾胃有帮助,可通过艾灸、按摩等方式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节脾胃功能。

3.情志调节

中医强调“七情致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脾胃调理至关重要。脾胃虚弱患者应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中。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练习瑜伽、打太极拳等方式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肝气舒畅,促进脾胃运化。

4.中药调理

根据不同的脾胃虚弱类型,中医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脾气虚常用四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健脾;脾阳虚可用理中汤温阳健脾;胃阴虚则用益胃汤滋阴养胃;脾胃虚寒可选用黄芪建中汤温中健脾。中药调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药方和剂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四、结论

脾胃虚弱看似常见,实则复杂多样。通过中医辨明类型,采用饮食、穴位、情志、中药等综合护理方法,针对性调理,才能改善脾胃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呵护脾胃健康,是一场需要耐心与坚持的“持久战”,从生活点滴做起,方能收获脾胃安康,拥抱美好生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脾胃虚弱中医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