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教你如何正确处理意外骨折
骨折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可能发生在运动、摔倒、交通事故或是日常工作中,如果处理不当,不当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还可能会引发二次伤害,影响骨折处的愈合。因此,如何掌握正确的骨折急救和后续处理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开放性骨折特殊处理原则
开放性骨折指的是患者骨折处的皮肤或是黏膜破裂,且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通常意味着患者的骨折断端已经刺破皮肤或是黏膜,形成了开放性伤口。这种骨折的感染风险更高,且伤口可能伴有出血、污染或是软组织损伤等情况。因此,在治疗和护理上需要更加谨慎,以防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1.不冲洗
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一定不要在受伤后盲目冲洗伤口,否则可能会将污染物带入伤口内部,甚至是进入骨髓,导致伤口感染或是增加患骨髓炎的风险。且冲洗时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血痂被破坏,从而出现二次出血。
2.不复位
非医护人员要避免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操作,否则可能会导致患者二次损伤,甚至还会使污染的骨折端重新回缩到身体内部等情况,引发患者深部感染。骨折后,应当尽可能保持患者骨折部位处的稳定,等待医护人员前来处理。
3.不上药
出现意外开放性骨折后,不要擅自对伤口进行上药处理,一旦用药不当,不但会增加医护人员后续的处理难度,甚至还可能增加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二、意外骨折的处理措施
1.停止活动
当患者发生意外骨折后,首先应当立即停止任何活动,以免二次损伤,加重骨折部位症状。同时,要迅速检查骨折部位的情况,确认是否有出血或是其他伴随伤害。其次,应当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在安全的地方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来。在等待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冷静,避免随意搬动患者,以免造成伤害。
2.迅速止血
如果患者是开放性骨折,首先应当进行止血。可以用干净的棉布或是毛巾等物品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无菌纱布,以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包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压迫到重要的血管或是神经。同时,还应当注意观察患者骨折处的皮肤颜色,以防造成患者皮肤坏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绷带或止血带进行加压包扎,以固定纱布并减少出血。使用止血带时,应当每30分钟左右松开一次,以免长时间压迫患肢,导致肢体缺血。
3.骨折处固定
骨折后,可以利用现场可用的木板、硬纸板等物品作为临时夹板,确保夹板的长度可以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并在患肢上加垫,以免造成压力性损伤。固定时,应当将夹板置于骨折部位的两侧,并用布条、衣物或是绷带等物品绑紧,以固定骨折部位,防止断端移位。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压迫患者伤处。在固定的过程中,应当避免过度牵拉骨折部位,以防加重损伤。
4.其他护理措施
如果患者患处肿胀及疼痛情况严重,可以使用冰袋覆盖在患者受伤部位,持续15分钟左右,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冷敷操作,以减轻患者的肿胀和疼痛症状。冷敷时应当使用毛巾等物品包裹冰袋,以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患者不适。其次,如果患者体温过低,还可以用衣物或是毯子等包裹患者。由于骨折以及疼痛所带来的不便,部分患者情绪较为激动或是焦虑,可以适当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减轻其负面情绪,尽可能保持患者状态稳定,等待医护人员到达。
5.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部分特殊情况的患者,应当确保其呼吸道畅通,如果存在呕吐物或是分泌物,则需要及时清理。若患者意识不清,则需要采取侧卧位,以免造成窒息。做好初步处理后,必须尽快将患者送往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转运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体位稳定,避免震动和牵拉患处,以免加重伤势。
意外骨折后,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和护理措施可以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时间,减少骨折带来的伤害。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伤害发生,以便有效降低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