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综合策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所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患者数量持续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了严重的医疗负担。随着临床对糖尿病研究得越发深入以及中医治疗技术的持续推广,糖尿病治疗中我国创新性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发挥中西医的不同优势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控制效果。
1.中西医眼中的糖尿病
(1)西医:胰岛素异常和代谢紊乱
在现代医学理论中认为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或者胰岛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包括1型、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破坏所引起,通常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群体。2型糖尿病是后天出现的糖尿病,成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发病原因。西医将降糖药物以及胰岛素作为核心治疗方法,同时搭配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管理等方式协同降糖。西药降糖效果显著,药效发挥速度快,但是容易给患者肝脏和肾脏带来负担,存在副作用。
(2)中医:辨证分析和体质调理
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消渴症”范畴,阴虚燥热为糖尿病的发病病机,脏器功能失调和糖尿病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中医将“三消辨证”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上消患者为肺燥,有烦渴多饮症状,常指导患者服用消渴方治疗;中消患者为胃热,进食量增加且容易饥饿,以玉女煎为主要治疗方剂;下消患者为肾虚,尿频、尿多,有腰膝酸软症状表现,患者通常要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注重从整体角度出发对患者的机体状况进行调理,采取辨证施治手段,促使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中医治疗所选取的药物均来自天然,不会给患者造成毒副作用影响,安全性较高。
2.中西医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策略
(1)综合运用中西药
药物目前仍然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考虑到患者的健康需求,在用药期间以西药为主,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搭配个性化中药方案,可在尽快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改善患者体质,保证β细胞功能。1型糖尿病患者以注射胰岛素为主要治疗方式,可搭配黄芪、山药等具有益气养阴功效的药材,可以控制胰岛素用药总量。2型糖尿病西药治疗药物较多,包括双胍类、格列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等多种药物,要根据患者的个人血糖控制情况选择药物,其中二甲双胍是控糖的一线药物。中药按照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选择药物,如患者属痰湿型可采用二陈汤加减治疗,有助于改善代谢功能;气阴两虚型患者可利用生脉散缓解机体疲劳状态。
(2)西医“五驾马车”+中医日常干预
中西医在治疗过程中均重视让患者做好日常管理,向患者讲述糖尿病的有关健康知识,告知患者如何每日对血糖进行监测,指导患者规律用药。西医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主要指运动、饮食、健康教育、药物以及血糖监测,在中医治疗糖尿病中也重视对患者进行食疗干预,指导患者开展各类中医特色养生运动,和“五驾马车”有异曲同工之妙。饮食方面西医要求坚持低脂、低糖饮食原则,控制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中医会根据患者个人情况为其提供食疗方案,如气阴两虚型患者可食用山药鲫鱼汤、黄精炖乌鸡等,阴阳两虚型可食用人参黄芪蒸甲鱼、黄精黑豆汤等。每日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患者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等中医特色养生运动。
(3)中医特色干预
穴位按摩:针对特定穴位进行按揉刺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糖效果显著,常见穴位包括中脘、天枢、肺俞、脾俞、胃俞、肾俞、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
耳穴压豆:耳穴压豆能够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治疗起到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身体抗病能力。患者将药豆粘贴于耳穴,并针对穴位进行按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脏器功能。
中西医综合治疗能够提升血糖控制有效性,发挥了两种治疗手段的协同优势,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向,今后临床要不断深入探索新的结合治疗方案,守护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