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如何识别与应对?

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如何识别与应对?

赵亮 泸州市江阳区第二人民医院
2025年04月09日 27页 2538 海报 复制链接

外科手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可以治疗各种疾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尽管手术过程经过严格的操作和监控,手术后的并发症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了解这些并发症的种类、识别方法以及应对措施,对于患者及医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一、常见的外科手术并发症

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通常在手术后24小时内发生,主要包括:

(1) 感染:手术切口或深部组织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流脓等。感染可能导致恢复时间延长,严重时需再次手术或使用抗生素治疗。

(2) 出血:手术中或术后出血是一个重要的并发症,可能出现在切口或内脏,如大量出血需要紧急处理和输血。

(3) 休克:手术后由于出血、感染或液体失衡等因素,可能出现休克,表现为低血压、心率加快、意识模糊等,需立即进行抢救。

2.晚期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通常在术后24小时以上出现,可能包括:

(1) 深静脉血栓(DVT):手术后长时间卧床,血液流动不畅可能导致下肢血栓形成。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严重时可能发生肺栓塞。

(2) 肺炎:术后由于肺部通气不良、咳痰困难等原因,可能引发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和咳痰。

(3) 肠道功能障碍:有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肠梗阻、腹胀或腹痛,导致饮食恢复缓慢。

二、如何识别并发症

识别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至关重要。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体温、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若出现明显波动,如高热或低血压,应引起警惕。

2.注意伤口变化

定期检查手术切口,察看有无红肿、渗液或异味等迹象,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3.识别疼痛程度

术后疼痛是正常的,但如果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肿胀、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评估并处理。

4.留意呼吸状况

观察呼吸是否顺畅,如出现呼吸急促、咳嗽或咳痰,可能预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5.了解饮食和排泄情况

注意患者的饮食恢复情况,是否存在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以及排泄是否正常。

三、如何应对并发症

一旦识别出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促进恢复。

1.感染的应对

(1) 保持伤口清洁:做好伤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

(2) 及时使用抗生素:根据医生的建议,适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出血的应对

(1) 监测出血情况:密切关注伤口渗血情况,如有大量出血应立即联系医务人员。

(2) 适时输血:如出血严重,及时进行输血和止血处理。

3.深静脉血栓的应对

(1) 鼓励早期活动:术后尽早下床活动,通过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2) 补液与抗凝治疗:根据风险情况,给予适当的补液及抗凝药物。

4.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应对

(1) 呼吸训练: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以促进肺部排痰,防止肺炎发生。

(2) 监测氧饱和度:必要时使用氧气,提高患者的氧合状态。

5.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应对

(1) 补充液体:如出现恶心呕吐,应给予适量的液体补充。

(2) 逐步恢复饮食: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四、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预防并发症是外科护理的重要环节,医院应采取以下措施:

1.术前准备

(1) 全身健康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健康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因素。

(2) 合理安排手术时间:避免安排在高风险时间段(如夜间)。

2.术后管理

(1) 加强监测:术后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提供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与恐惧感。

3.营养支持

合理饮食:术后给予营养支持,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4.教育患者与家属

术后护理知识讲解: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术后护理和并发症识别的知识,提高警惕性。

五、结论

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虽然是临床常见的情况,但一旦得到及时识别与处理,多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及其家属需充分了解外科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应对措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护理工作,促进术后康复,重拾健康生活。通过科学的监测与有效的管理,患者的恢复将会更加顺利。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外科手术并发症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