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产后漏尿很尴尬?盆底功能障碍要重视

产后漏尿很尴尬?盆底功能障碍要重视

李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
2025年05月07日 35页 3840 海报 复制链接

产后漏尿,这一看似私密而尴尬的问题,实则困扰着无数新妈妈。据数据显示,90%的成年女性经历过尿失禁,其中50%的成年女性有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更在心理层面带来了不小的负担。本文将从产后漏尿的成因、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如何发现及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医学科普。

一、产后漏尿的成因

产后漏尿,医学上称为压力性尿失禁,主要表现为在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跑步等)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其成因与女性的生理构造及分娩过程密切相关。

女性的盆底由骨盆筋膜、骨盆隔膜和会阴三部分组成,直接联系着子宫、膀胱和内脏器官。怀孕时,随着子宫的增大,腹压增加,阴道逐渐松弛。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神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产妇对尿道的控制力减弱,日后在腹压突然增大时,便会出现漏尿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产后漏尿并非疾病,而是身体尚未恢复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产后三四个月内,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漏尿症状会有所改善。然而,对于部分女性而言,漏尿问题可能持续存在,甚至加重,这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

盆底功能障碍不仅仅表现为产后漏尿,还包括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及慢性盆腔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更在心理层面带来巨大压力。

1. 压力性尿失禁:如前所述,这是盆底功能障碍最常见的表现。长期漏尿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

2. 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从正常位置向下移位,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腹坠胀、阴道异物感、排尿或排便困难等。盆腔器官脱垂严重时,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3. 性功能障碍:盆底肌肉松弛可能导致性交疼痛、性欲减退等问题,进而影响夫妻关系。

4. 慢性盆腔疼痛:盆底肌肉紧张或痉挛引起的长期下腹或会阴部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盆底功能障碍还可能对女性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患者可能因漏尿等问题产生自卑、焦虑情绪,害怕参加社交活动,从而影响社交和生活质量。

三、如何发现盆底功能障碍

早期发现盆底功能障碍至关重要。除了上述症状外,医生通常会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来评估盆底功能。其中,盆底超声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盆底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实时动态及精准定位等优点。它可以实时观察盆底组织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更准确地评估盆底功能。同时,能够清晰显示盆底的解剖结构,包括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盆腔脏器等,明确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对于产后女性、中老年女性等盆底功能障碍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盆底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干预治疗。

四、预防与治疗

针对产后漏尿及盆底功能障碍,预防与治疗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1. 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提肛运动),通过有意识地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弹性。这种运动站、坐、行均可进行,每次做提肛运动50次左右,持续5-10分钟即可。新妈妈可以在家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锻炼。

2. 低频电刺激治疗:通过电刺激促进局部微循环,修复受损肌肉组织,达到改善盆底肌力的作用。这种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生物反馈仪器实时反映盆底肌的状态,辅助患者完成自主锻炼,增强控尿控便能力。

4.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增加尿道闭合压力的药物,如盐酸米多君等。但药物治疗通常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盆底功能障碍。

5. 手术治疗:对于盆底器官脱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盆底重建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等。

五、结语

产后漏尿及盆底功能障碍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虽然这一问题看似私密而尴尬,但实则不容忽视。通过科学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重拾健康与自信。

作为新妈妈,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盆底健康。定期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治疗;坚持盆底肌锻炼,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因为漏尿等问题而产生自卑、焦虑情绪。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战胜这一困扰,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产后漏尿盆底功能障碍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