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运动禁忌”:哪些动作不能做
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康复过程漫长且复杂。在骨折康复期间,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但错误的运动不仅无法促进康复,还可能引发二次损伤,甚至导致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因此,了解骨折后的运动禁忌至关重要。
一、骨折初期(1-2 周):严格制动,避免负重
(一)避免剧烈运动
骨折初期,骨折部位不稳定,任何剧烈运动都可能导致骨折移位。例如,跑步、跳跃、篮球、足球等运动都应严格禁止。这些活动不仅会对骨折部位施加巨大的冲击力,还可能导致骨折断端进一步错位,延长愈合时间。
(二)避免负重
在骨折初期,负重是绝对禁忌的。无论是上肢骨折还是下肢骨折,患者都应避免使用受伤肢体进行支撑或负重。例如,下肢骨折患者应使用拐杖或轮椅辅助行走,避免脚部着地。上肢骨折患者则应避免提重物或进行任何需要手臂支撑的活动。
(三)避免过度活动
骨折初期,患者应尽量减少受伤部位的活动。例如,肩部骨折患者应避免肩关节的大幅度运动,如肩关节前屈、内收等动作。这些动作可能会牵拉骨折断端,影响愈合。
二、骨折中期(3-6 周):适度活动,避免高冲击运动
(一)避免高冲击运动
在骨折中期,虽然骨折部位逐渐稳定,但仍需避免高冲击运动。例如,跳跃、快速奔跑、举重等运动都可能导致骨折部位受到过大的压力,影响愈合。此外,一些对抗性运动,如篮球、足球等,也应避免,因为这些运动可能导致意外碰撞,导致骨折移位。
(二)避免过度旋转
对于某些骨折类型,如尺桡骨骨折,患者应避免前臂的过度旋转和屈伸动作。这些动作可能会导致骨折断端的微小移位,影响愈合。同样,脊柱骨折患者应避免弯腰、扭转等动作,以免对脊柱造成额外压力。
(三)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不利于康复。患者应定期进行适度的关节活动训练,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例如,下肢骨折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屈伸活动,但需避免过度用力。
三、骨折后期(6 周以上):逐步恢复,避免过度运动
(一)避免过度运动
在骨折后期,虽然骨折基本愈合,但仍需避免过度运动。例如,患者应避免进行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或长时间的耐力训练。这些运动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受伤,延长康复时间。
(二)避免高风险运动
即使在骨折后期,患者仍需避免高风险运动,如滑雪、攀岩等。这些运动可能导致意外伤害,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受损。此外,患者应避免进行任何可能导致冲击或压力的活动,如跳跃、快速奔跑等。
(三)避免不适当的康复训练
在骨折后期,患者应避免自行进行康复训练,而应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错误的康复方法可能会对骨折部位造成额外的损害,影响康复效果。
四、不同部位骨折的特殊禁忌
(一)上肢骨折
肘关节屈伸:肱骨骨折患者应避免肘关节的屈伸动作,以免牵拉骨折断端。
肩关节前举:肱骨骨折患者应避免肩关节前举动作,以免导致骨折移位。
提重物:上肢骨折患者应避免提重物或进行任何需要手臂支撑的活动。
(二)下肢骨折
1.下肢骨折患者在骨折愈合前应避免负重行走,需使用拐杖或轮椅辅助。
2.避免深蹲动作,以免对骨折部位造成过大的压力。
3.避免长时间站立,以免导致肢体肿胀。
(三)脊柱骨折
1.脊柱骨折患者应避免弯腰、扭转等动作,以免对脊柱造成额外压力。
2.避免提重物或进行任何需要弯腰的动作。
3.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等。
(四)肋骨骨折
1.肋骨骨折患者应避免身体前屈或后仰的动作,以免导致骨折端移位。2.避免侧身运动,以免加重局部损伤。
3.避免深呼吸和咳嗽,以免导致骨折端震动。
五、总结
骨折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但错误的运动可能会导致二次损伤,延长康复时间。在骨折初期,患者应严格制动,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在骨折中期,患者应避免高冲击运动和过度旋转,适度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在骨折后期,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和高风险运动,逐步恢复日常活动。此外,不同部位的骨折还有其特殊禁忌,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运动方式。总之,骨折康复期间的运动应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避免二次损伤,确保康复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