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肠道菌群失调护理,能否重塑肠道微生态平衡?
老年模式

肠道菌群失调护理,能否重塑肠道微生态平衡?

李克聪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5年10月22日 15页 1019 海报 复制链接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肚子总是胀胀的,感觉不舒服?

胃口时好时坏,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或便秘?

皮肤容易长痘痘,或者有过敏反应?

情绪也好像不太稳定,容易焦虑或者疲惫?

这些看似“小毛病”,有时候可能都跟我们身体里的肠道菌群有关。

什么是肠道菌群?它和我们是什么关系?

在我们的肠道里,生活着成千上万亿的微生物,它们不是独立的,而是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生态系统,我们称之为“肠道菌群”。

好伙伴 vs. 坏蛋: 在肠道菌群里,有对我们非常友好的“益生菌”,它们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抵抗有害菌、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甚至影响我们的情绪。同时,也有一些“伺机而动”的“坏蛋”(条件致病菌),在身体虚弱时,它们可能就会乘虚而入,引起问题。

平衡是关键: 健康的肠道菌群,应该是“好伙伴”数量占优势,它们与“坏蛋”们和谐共处,形成一个动态平衡。

肠道菌群失调,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这个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好坏菌比例失调,或者某些有益菌大量减少,有害菌过度繁殖时,我们就说发生了肠道菌群失调。

什么会打破这个平衡呢?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长期高油高糖、低纤维的饮食,比如爱吃油炸食品、甜点、加工食品,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武器”,在消灭有害菌的同时,也会误伤很多有益菌。

精神压力过大: 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肠道的蠕动和菌群环境。

不良生活习惯: 熬夜、缺乏运动、烟酒过度等。

疾病因素: 某些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手术等。

肠道菌群失调,会有什么“后果”?

消化系统症状: 腹胀、腹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免疫力下降: 容易感冒,或者反复出现感染。

皮肤问题: 易长痘痘、湿疹、过敏等。

情绪影响: “肠-脑轴”的联动,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焦虑、疲劳感。

长期隐患: 长期菌群失调,还可能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甚至某些慢性疾病有关。

护理能否重塑肠道微生态平衡?

通过科学的护理和调整,我们是有可能重塑这个微生态平衡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且坚持下去。

1. 饮食调整:肠道菌群的“营养餐单”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可溶性膳食纤维: 燕麦、大麦、豆类、苹果、柑橘类水果等。它们是益生菌的“食物”,能促进益生菌生长。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全麦、糙米、薯类、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坚果等。它们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毒素。

摄入益生菌食物:

发酵食品: 酸奶(注意选择无糖或低糖、含有活性益生菌的)、 kefir(克菲尔)、泡菜(发酵好的,不过量)、纳豆等。

注意: 并非所有发酵食品都富含益生菌,要仔细选择。

选择“益生元”食物:

洋葱、大蒜、韭菜、芦笋、香蕉、蜂蜜等食物中含有一些益生元,能选择性地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

减少“促坏菌”食物:

高糖、高油、加工食品: 尽量少吃油炸食品、甜点、饼干、含糖饮料、加工肉类等。

人工甜味剂: 一些人工甜味剂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不利影响,适量摄入。

规律饮食: 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2. 益生菌和益生元补充剂:有针对性的“援兵”

如果通过饮食调整效果不佳,或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考虑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制剂。

益生菌: 它们是活的微生物,直接补充“好伙伴”。市面上益生菌种类繁多,选择时要看清菌种和剂量,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益生元: 它们是益生菌的“食物”,帮助肠道内已有的益生菌生长繁殖。

重要提示: 益生菌和益生元并非万能,选择不当或过量可能适得其反。务必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

3. 改变生活方式:打造宜居的“肠道环境”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身体各项机能,包括肠道菌群。

适度运动: 规律的体育锻炼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微环境。

管理压力: 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减轻精神压力。

避免滥用抗生素: 除非必要,尽量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如果需要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并注意后续的肠道菌群恢复。

戒烟限酒: 烟酒对肠道健康都有不良影响。

真的能“完全重塑”吗?

“完全重塑”一个词可能有点绝对。我们的肠道菌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会受到遗传、饮食、环境、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是动态变化的。

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护理,最大程度地改善肠道菌群的失调状态,使其向更健康的、平衡的方向发展。 这是一个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坚持。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肠道菌群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