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优缺点、禁忌症,你知道吗?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强大的磁场、射频脉冲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对人体组织进行扫描,可获得高清晰度的图像,用于诊断医学疾病和研究组织结构。磁共振最常用的是氢原子核,因为人体组织内水的比例大氢原子核含量多。MRI的原理基于磁共振现象,即在强磁场的作用下,原子核会产生自旋和振动,当外加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时,可以激发共振现象,各组织之间的原子核会以不同的速率和强度发出信号,通过接收并处理这些信号,就可以生成图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具体来说,它有以下的优点。
(一)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安全性高、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电离辐射的优点,MRI不使用任何放射线来获得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图像。辐射会对人体有害,可以导致癌症、 DNA损伤、突变等不良影响。X线和CT等扫描技术会使用安全剂量的辐射,以减少对患者健康的不良影响,但是辐射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而MRI不会产生任何电离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这使得医生可以在不必担心辐射对患者的潜在危害的情况下,使用MRI来诊断疾病。
(二)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任意方位、多序列多参数成像,使检查能更细致全面。任意方位指的是可以在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斜位成像,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所需观察组织。多参数多序列成像能够从图像中反映组织的不同性质对比,达到更容易的区分不同组织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目的。
(三)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发现病变更敏感,显示病变更清楚,能清楚显示软组织反映人体组织的层次及解剖特点,对于诊断组织疾病及微小病变有很大帮助,因此,MRI对于脑组织、肌肉、软骨、韧带、肝脏、胰腺等软组织的成像效果非常好,可以呈现其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状态等信息。也可以用于诊断脑损伤、脊髓疾病、骨关节炎、乳腺癌等疾病,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确定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和病情进展。此外,MRI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指导手术操作、研究病理生理过程等方面,对提高医疗诊疗水平和疾病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磁共振成像也有一些缺点。一,检查持续时间长,一般一个部位扫描时间是15~30分钟,更复杂和深度的检查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此外,检查的时间也与患者的身体条件和合作程度相关。MRI检查时需要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保持静止不动,否则会增加扫描时间并降低成像质量。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不断改进,加速扫描的扫描模式和技术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扫描时间。二,MRI扫描室有明显噪音,需要病人能忍受噪音保持安静且配合检查。三,扫描室内不能使用监护和抢救设备不适用于危重病人检查。
磁共振成像也存在一些禁忌症。一,如果患者眼球内有金属异物,则不能进行MRI,这是因为眼球内部都是软组织和房水,如果有金属异物,在磁场影响下会移位造成眼球损失,影响患者视力。二,对高烧者(一般高于38.5℃),在扫描过程中,患者会接收射频脉冲,会在人体中产生一些热量使体温更高。三,妊娠三个月内的早期妊娠者。四,MRI不适用于幽闭恐惧症患者。
此外,还有一些相对的禁忌症。对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而言,起搏器的功能会受到磁场干扰并在电极中感生电流可能会出现装置移位、起搏器信号异常等现象。不过,现已经有能兼容的心脏起搏器设备了。此外,如果患者身上有金属异物,能摘掉尽量摘掉,因为它会影响磁场的均匀性,从而影响图像质量。现在的骨科植入物(如钢板、钢针、螺钉以及各种人工关节等)大多是由纯钛或钛合金制成与磁场没有相互作用,可以进行磁共振检查。但植入物可能会引入图像伪影,影响周围组织的观察。如果采用的是不锈钢等材料的内固定物则是磁共振的相对禁忌证。
总之,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高级的医学成像技术,在做MRI检查之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应评估,以避免因其存在禁忌症而导致不必要的风险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