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宫颈癌悄悄找上你
55岁的陈女士身体一直硬朗,连门诊都很少去。当一次下腹持续不适迫使她去医院检查时,结果让她如遭雷击——宫颈癌晚期。她难以置信地问医生:“怎么会得这个病?我从来没感觉哪里不舒服。”事实上,宫颈癌极少突然发生,它往往经过数年甚至十余年的“潜伏期”,从HPV感染悄悄演变成癌症。
宫颈癌是当今少数病因明确且可预防的癌症之一。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都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有关。全球每年约66万新发病例中,我国占15.1万例;每年全球34.8万人死于宫颈癌,其中我国有5.6万例。值得庆幸的是,医学界已经为我们筑起了坚实的防线,只要掌握方法,完全可以将宫颈癌“拒之门外”。
第一道盾牌:疫苗防护,趁早接种
HPV疫苗是我们对抗宫颈癌的第一道“防护墙”。研究表明,接种后HPV相关癌症风险可降低80%以上。
什么时候接种效果最好?
1.黄金期在9-14岁:此时免疫反应最强,抗体水平更高,且在首次性生活前接种效果最佳。
2.别因等待错过保护:二价、四价、九价疫苗都能有效防护主要高危型HPV,能约上哪种就打哪种。
3.男性也需防护:新获批的HPV疫苗已开放16-26岁男性接种,进入“男女共防”新时代。
第二重保障:定期筛查,癌变早灭
“我打过疫苗了,是不是就安全了?”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但即使接种了疫苗,宫颈癌筛查仍必不可少。
不同年龄段需要不同筛查策略:
1.21-29岁:每3年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TCT)
2.30-65岁:每5年一次“TCT+HPV”联合检测,或每3年单独TCT
3.高危人群:有多个性伴侣、过早性生活、免疫力低下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
筛查方式的“黄金搭档”:
1.TCT检测: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观察有无异常
2.HPV DNA检测: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HPV病毒
3.特别提醒:我国35-64岁非财政供养女性在公共卫生项目下可享受免费筛查服务,主动咨询当地妇幼机构可省钱又省心。
健康基石:强健习惯,护体防癌
再好的医疗手段也需健康生活方式支撑。免疫力是清除HPV病毒的关键“清道夫”,80%的女性一生中会感染HPV,但多数人1-2年内能靠自身免疫力清除。
增强免疫盾牌需做到:
1.拒绝熬夜:深夜追剧伤免疫,规律作息保健康
2.均衡饮食:增加深色蔬菜、燕麦等高纤维食物,减少外卖依赖
3. 坚决戒烟酒:烟酒如同对免疫系统的“连续暴击”
4. 坚持运动:每周3-4次锻炼,强化身体防御机制
性爱安全:阻隔病毒,护卫宫颈
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青春期女孩宫颈上皮发育尚未成熟,过早性生活会增加感染风险;多性伴侣则使感染几率倍增。
筑起“防火墙”需注意:
1. 推迟首次性生活时间,避免未成年发生性行为
2. 固定性伴侣,减少感染源
3. 全程使用安全套,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4. 避免高危性行为,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危险信号:识癌前兆,救命早一步
宫颈癌早期症状隐匿,但随着病情发展,身体会发出求救信号:
1. 异常出血:非经期出血,尤其同房后点滴出血
2. 分泌物变化:白带量突增、呈黄绿色、带血丝或恶臭
3. 持续下腹不适:长期隐痛伴腰骶部酸痛
4.泌尿异常:尿频尿急(肿瘤压迫膀胱所致)
5. 亲密接触疼痛:同房时明显不适
全球正加速迈向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世卫组织提出“90%女孩15岁前完成HPV疫苗接种”的目标,2023年我国十部门联合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
宫颈癌防控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每个女性触手可及的保护。疫苗+筛查+健康生活+性安全+警惕信号——这五重防护网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从今天起筑起你的宫颈健康防线,让这个“最懂预防”的癌症真正远离我们的生活!
